“可是有人引诱了太子?”
第一时间,于谦认为其中有阴谋!
但阴谋不阴谋的景泰帝不关心,大不了后面再把太子身边的人都换了,直接斩草除根。
他现在关心的是皇位合法性的问题。
“如果当真是太宗皇帝显灵,那这个……”景泰帝激动的给于谦使眼色,希望拉拢这位文人领袖给自己撑腰站队。
但于谦反应和废立风波时一致。
他保持了沉默。
还是那个原因,古代士大夫的道德观念不能允许景泰帝去挑战正统皇帝的合法性,但提拔赏识之恩也无法令于谦开口反驳已经上头的景泰帝。
好在君臣几年,景泰帝能感受到于谦的纠结。
他长长叹气。
“罢了罢了,”景泰帝对着于谦很无奈,“朕还是去找胡瀅吧。”
胡瀅作为五朝老臣,看眼色的实力还是有的——
在黄玜投机上疏易太子后,实际上是胡瀅率领大臣签字同意的。
于谦就此告退,只留下景泰帝继续思索如何让胡瀅替自己搞舆论宣传。
对于于谦终究不愿意彻底为他和他儿子服务,景泰帝心里的确不高兴。
但景泰帝到底比他哥有良心,知道哪些人靠得住,能信任。
像于谦这样全服心思都放在国家上面的纯臣,恰恰是景泰帝这种放手皇帝的最佳拍档。
不管做什么,景泰帝即使猜到于谦会是个什么态度,但还是喜欢把他叫过来打声招呼。
对方肯帮忙最好,不想也罢,总有投机分子来帮皇帝陛下分忧。
于是景泰帝独自思索了一阵,又吩咐随身太监兴安去传了礼部尚书胡瀅。
至于朱见济那边,却是无所事事。
因为“大病初愈”,皇帝皇后都当他是个金贵的娃娃,恨不得让宫人贴身管着,以免再出意外。
而五岁的身体也着实无法让朱见济为所欲为,只能胡思乱想。
前脚想着他大伯朱祁镇憋在南宫里沉迷造人会不会马上风,然后想到朝局形式……
再然后朱见济就尴尬的发现自己对景泰朝的大臣没多少了解,就记得个非相声大师于谦和之后夺门之变的徐有贞、石亨了。
貌似宫里还有个曹吉祥的太监也是后面变乱中的主人公。
所以可以防患于未然吗?
提前把曹吉祥弄死是否可行?
我现在是太子啊!
朱见济灵机一动,躺在床上翻了个身,喊了身边伺候的宦官马冲进来。
马伴伴一脸老实相,乖乖的跪在太子卧榻旁边听候吩咐。
朱见济打量他。
马冲一动不动,仍旧是一副老实到想要去种地的样子。
“孤突然想到,宦官也是官,在宫里是怎么升官发财的?”朱见济问他,“外面的大臣有什么尚书侍郎的,宫里也有吗?”
反正自己才五岁,大脑容量就这样儿,去年五月才正式加了太子冠,不懂宫廷制度也是正常的。
而且以景泰帝的日常放羊,身边常跟着的就兴安和成敬这两太监,朱见济甚至怀疑他也不能理顺宫里的各种条条框框。
马冲立马回话,“禀太子,宫内自有宫内的规矩……”
文化水平不高,但自幼进宫伺候皇家的马伴伴利索的为太子殿下介绍了什么叫做“内府十二监”,话语间不由透出了对成为司礼监太监的向往。
毕竟那是距离皇权最近的位置。
在大唐以后,大明朝的太监应该算是最有权势的了——因为太监是皇帝身边天然的狗,而大明朝的皇帝则是前所未有的集权者。
在这样的主人身边,狗子当然可以吃到更多的肉。
可惜老朱同志吸取前代经验,一立国就宣布“宦官不得干政”,以至于宦官们弄权的辉煌一直等大明开国近百年才到来。
自宣宗允许宫内的宦官们读书识字开始,大明宦官集团就在紫禁城内崛起了。
代表人物是正统皇帝从小接触,亲政后一手提拔的大太监王振。
这位水平过低但理想过高的无根人士在大明朝掀起了第一波轰轰烈烈的宦官干政,推到了老朱同志立下的“禁止宦官干政”的石碑,并且取得了比后辈如刘瑾、魏忠贤还要“辉煌”的成果——
后者还只是坑自己,而这位则是把正统皇帝赔了进去,最后导致朱见济的大伯目前只能待在南宫做操玩鸟。
但他到底是走上过宦官的人生巅峰,又确实给大明带来了磨不去的印象。
之后便有如今景泰帝身边的兴安和成敬,个个都是在旁人面前呼云唤雨的权宦。
朱见济听他诉说,觉得这位也是个有理想成就人生辉煌的,但有没有这个能耐又得两说。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11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