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新格局,崇祯与皇太极的对峙(…_我在大明当暴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wap.11ei.com

若是没有金国南下的靖康之役,可能西夏就提前一百多年灭亡了。

而后世的鞑清,也有以为战略天才将这种战略运用得炉火纯青。

谁?

曾国藩!

他打太平天国就是用的筑城战略,步步为营。

为什么袁崇焕也用这种战略?

一场战争胜败,由多种因素构成。

其中有诸多偶然因素,也有诸多必然因数。

以目前辽东军的实力,如果要强度辽河,硬取沈阳和辽阳,取胜的概率非常低。

一旦战败,将会引发一连串的财务危机和政治危机。

这是国家大事,不是赌博。

所以崇祯和孙承宗都鼎力支持袁崇焕的战略。

经过去年一年的拉锯战,袁崇焕已经在辽河西岸经历了数座军事堡垒,将战线的最前沿推到了辽河。

而在这个过程中,皇太极也不是吃干饭的。

皇太极采取的制衡之策便是小规模多路骑兵快打的战术。

什么叫小规模多路骑兵快打?

就是将骑兵切割成数个乃是十数个小队伍,这样增加了灵活性和机动性,在辽河西岸,趁着明军修筑堡垒,便轮番进行快速打击。

这一战术的精髓就是绝不恋战,打完就跑,跑后,第二天又来,或者当天下午可能又会回来。

多队轮番上阵。

这一战术,起初让修筑堡垒的明军吃尽了苦头,甚至摧毁了好几次明军苦心修建起来的城堡。

不过很快,袁崇焕也想起了制衡之策。

什么制衡之策?

就是用敌人的战术,制衡敌人。

关宁军也开始分出多个骑兵小队,以新军制中的一个连为最小的突击组织,也就是100个骑兵组成一个连,由十个连分散出去,在辽河平原与建奴展开分散的拉锯战。

建奴许多小队伍分散在辽河西岸抢夺、烧杀那里的村落,并且毁坏明军在那里的屯田。

而关宁军则在这些村落附近专门隐蔽,等待八旗骑兵的到来。

双方先后在这里投入了近万人。

最终袁崇焕在辽河西岸修建了三座堡垒,一个大渡口,成功将兵锋指向辽河以东。

但皇太极也没有闲着,辽河东岸本身有鞍山、海州和耀州,皇太极在鞍山西边,又设立了一个西大营,专门用来防守关宁军。

双方基本上在这里形成了对峙局面。

而汉化元上都和归化城,扩建北府城,更加让皇太极坚定了西征蒙古的战略。

此次西征,并非皇太极亲征,而是派出了济尔哈朗挂帅,统领建州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一共10万大军。

皇太极提出以战养战的战术,即大军只需带够两个月的口粮即可,其余的粮食,全部去抢。

这样有利于加强军队的紧迫感,大大降低后勤压力,而且增加军队的行军速度。

这一次,主帅是济尔哈朗,蒙古诸部首领也尽数参战,汉军八旗也有诸多大将参战。

足见皇太极对这次西征的重视。

而皇太极本人,则坐镇国内,加强并深化改革。

gu903();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11ei.com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