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焕的父亲王厚亦是当年攻河湟的重将,对王舜臣之事自是多有了解。
而那时候王焕亦在西北边陲为骁将,更多听得王舜臣的勇武直如天人。
只可惜因着王舜臣的主将种朴意外战死,西北第一将门种家对王舜臣多有怨忿,直斥正是他这个偏将的玩忽职守,却才导致了种家失去了既定的下一任军中领头羊。
种朴是谁?
北宋名将种世衡之孙也。
种世衡有八子,诂、诊、谘、咏、谔、所、记、谊;其中以种诂、种诊、种谔三人的军略最为出众。
种朴便是种谔之子,种家将下一代的领军人物。
或许有人会问,种谔身为种世衡的第四子,他的儿子怎么会成为种家的下一代话事人,他前面的几个叔伯后代中没有人才吗?
当然不是这样。
种朴同辈当中,不是没有比他更具有才能的人物,只可惜他等大都折损在了抵御西夏入侵的战场上,剩下的要么年纪尚小,要么才俱不足,故而却让种朴作得个年轻一辈中的领头人。
为了保证种朴攻略河湟之地的安危,种家特地将尚且籍籍无名的王舜臣调派到种朴身边作偏将,以免种朴被西夏军中的高手给冲阵斩了将。
谁曾想种朴却自己弄险,被西夏人的伏击成功,自己更是开场便上赶着送了人头,以至于王舜臣措手不及难以救援,最后不得不开无双保命。
当然王舜臣开无双也是无奈之举。
毕竟主将突兀身亡,他身为副将要承担很大的责任,这个时候他如果只顾自己杀出一条血路逃回去,种家人绝对会以覆军怯战的罪名砍了他的脑袋,就算他武艺再强也没有用。
亦或者王舜臣投降西夏人,虽然他自己能保住性命,但是家人却免不了要遭殃。
于是王舜臣就选择了看起来最难的一条路,以一己之力扭转战局,最后虽然没有取胜,却也能保得全师而归,立得护军之大功,虽然从此依然不受种家的待见,但好歹也算完美的保住了性命和前途,最后甚至做到了兰州知州的位置。
顺便说一句,后来的种家当家名将——种师道乃是种朴的堂弟,种记之子。
在种朴战死之前,种师道的宦途走的是文官路线。其人幼年便师从大儒张载,就是那个喊出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关学创始人,一代儒学宗师。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11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