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四苟是本书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有必要多花些笔墨,把他的前世今生给大家作个简单介绍。
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身边,类似于程四苟这样的人不少见。
“四狗”两个字不雅,但确实曾是程某人的真名,要怪只能怪他的父母。
那对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蒙昧夫妻,两个人加起来,认识的汉字不超过十个,却一口气生了四个儿子,大狗、二狗、三狗子依次排列,最后出生的老四,自然不能坏了规矩。
偏远地区的农村,长期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名字越低贱的孩子越好养活,不容易夭折。
穷苦人家的男孩子,担当不起金贵的名号,他们的父母常常会用猪呀,狗呀,猫呀这些低贱的动物,给自己的孩子命名。
四狗五岁的时候,就跟在羊倌父亲的屁股后面,每天赶着几十只山羊,在风沙弥漫的黄土峁峁爬上爬下,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羊倌,从小就做着长大了娶媳妇生娃娃,娃娃长大了继续放羊的美梦。
十三岁那年,四狗遇到了自己的贵人,一个叫做贾启的人出现了,终结了他养一窝小羊倌娃娃的梦想,改写了他的人生。
这是一个有些老套,关于报恩的故事。
报恩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刻在了大多数中国人的骨子里。
解放战争如火如荼的时候,贾启还是个大学生。
学校所在的城市解放后,风华正茂的贾启同学,被激昂乐观的情绪感染,投笔从戎,成了南下大军的一员。此后几年,虽然没有立下赫赫战功,但有了值得骄傲的资历。
建国后,贾启转业到煤炭系统,重拾原来的专业。在当时百废待兴,技术人才极其缺乏的情况下,短短几年时间,他便成了业内小有名气的采矿工程专家。
后来,因为家庭出身的原因,贾启先是被列入限制使用人员名单,再回来,又因为发表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论,他被发配到黄土高原上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贾启本是文弱书生,短期内接连遭受打击,精神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加上超过身体承受能力的繁重体力劳动,他来农村后没多久就病倒了,别说下地劳动,连生活自理的能力都失去了。
生产队长怕贾启一命呜呼,会让自己受到连累,便把他背到了生产队的羊圈,交给了四狗当羊倌的父亲,说是给老程找了个搭档,其实是想让老程给贾启当保姆,把他的小命保住。
老程天生残疾,是佝偻病人,一辈子没直起过腰,干不了重活,除了放羊外,也干不了别的。
老程心善,在放羊的同时,悉心照料着贾启。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11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