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神识共情_南荒深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wap.11ei.com

在无意识的深处,穆昱辰与小青猿之间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灵力与灵识的交流。这场交流,如同星辰间的对话,穿越了种族的界限,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起初,穆昱辰并未察觉到体内发生的微妙变化。穆昱辰只是感受到一股温暖而充满力量的气流,缓缓地在他的经脉中流淌,就像一个人在搬东西搬不动时候突然又来了一股力气,特别重的东西变的轻盈无比,感觉妙不可言。这股力量不仅增强了他的力量,更完善了自己的刚刚练成的铜皮铁骨的肉身。

随着巨力的的深入,穆昱辰惊讶地发现,这股力量竟然穿透了他的身体,与身旁那只猿猴产生了奇妙的共鸣。他们的灵力开始相互交织,仿佛两条河流汇入了同一片海洋。在这个过程中,昱辰能够清晰地感知到猿猴体内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从皮肤的轻微震颤到骨骼间的微妙摩擦,再到关节间灵力的流转,一切都显得那么生动而真实。

而小青猿,也在这一刻感受到了来自人类的灵力与神识的入侵。它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就被好奇所取代。它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这股陌生的力量,并尝试着引导它按照自己所修的功法行走路线在体内流转。令它震惊的是,这股力量竟然真的能够按照它的意愿行事,最终汇聚到了它的神识灵台之中。

在神识灵台的交汇点,穆昱辰与猿猴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穆昱辰看到了猿猴那虽然小却充满原始野性的神识灵台空间。那里面的画面虽然模糊且短暂,但却蕴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生命力和野性美。相比之下,人类的神识灵台则显得更加广阔和复杂,里面充满了各种神奇的画面和深刻的思考。这些画面不仅仅包括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更是人类智慧与灵智的结晶。

昱辰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开始反思人类与兽类之间的差异与联系。他意识到,尽管人类在体魄上可能不如某些兽类强壮,但我们的灵智却让我们在生存和繁衍的过程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我们能够通过思考和创新来克服种种困难,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兽类虽然体魄强健,但它们的灵智相对较为简单和原始,这既是它们的局限也是它们的优势所在。

昱辰沉浸在深刻的内省之中,他的思绪如同波涛汹涌的海洋,翻涌着对人类与兽类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理解。他开始从多个维度审视这两个群体之间的差异与联系,揭示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层奥秘。

人类拥有更为灵活的手指和更为发达的大脑,这使得我们能够进行精细的操作和复杂的思考。而兽类则往往拥有强健的体魄和敏锐的感官,使它们能够在自然环境中迅速捕猎、逃避天敌或寻找配偶。这些差异反映了我们各自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角色和适应策略。

人类的大脑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已经发展出了高度发达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我们能够运用符号和语言进行交流,构建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体系。我们的思维不仅仅局限于眼前的事物,还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思考未来、过去和宇宙的本质。这种能力使我们能够在面对挑战时不断创新,找到新的解决方案,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相比之下,兽类的灵智相对较为简单和原始。它们的行为主要受到本能和经验的驱动,缺乏人类那种超越本能的思考和创新。然而,正是这种简单和原始使它们能够在自然界中保持高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它们能够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策略,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生存利益。这种能力在自然界中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他们谁也没有抗拒,随着酒劲的慢慢散去,两人慢慢清醒,谁也没有在姿势的不雅,都是雄性动物,谁计较这个。他们在意的是刚才的体悟,猴子吱吱吱的叫着,指着自己的脑子,不停比划,好像在表达自己变聪明了。

昱锦拿灵力内室自己,感觉自己的手上特别有劲,感觉有使不完的力气,出洞找了一块巨石,发现自己竟然可以将这块目测有两千斤重的石头,可以举到腰部那么高。

“我的老天爷爷,我什么时候有这么大力气。我以后跟猴子混呀,不修法力修力量呀……”

回到山洞,示意猴子再来一遍,猴子叽叽歪歪表示不懂。昱辰比划了老半天,猴子好像懂了。

一人一猴在灌入酒后,双掌相抵,腿部盘起,像长老传功一样的姿势,昱辰用灵识示意猴子放松,掌握力道将自己灵力探入,这猴子好像真的聪明了一点点,在耐心耗尽前终于明白了。跟着照做,这样有来有回,互相又转了一个来回,发现自己的力气曾长了一点,没有第一次那么明显。却发现猴子大有进步。这只小青猴,尽然拿着地上的小树枝在土上写了个“一”又写了个“二”。

“我去……”昱辰惊呆了。

多来几次,这个泼猴会不会比自己都聪明,昱辰凌乱了……。

不对呀,要是这么简单,人类修真文明几万年,有多少能人异士,就没人想到吗,没人像我一样意外的碰到吗。那些个御兽门派,有多少修士喜欢豢养灵兽灵禽,听奶奶说养猴子当灵宠的修士也多的很,他们没有和自己的灵兽这样交流过吗。懂的越多,困惑就越大,这位十四岁的孩子陷入了此生的第一次思考。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11ei.com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