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的京城,色彩斑斓仿佛披上了一件锦衣。
文讲所,几位女学员安慰着大饭堂里哭红了眼的铁宁,王安忆给她撕着粉红色的高级皱纹卫生纸。
“明明说好的不写你们你们一个比一个发表的多.”
听着铁宁的声声控诉,张坑坑面带羞愧的安慰,“我们也是平时稍微写一点啊,哪能全都不写的。”
“是啊、是啊。”
“最过分的就是莫伸同志了。”
“当初数他喊的最欢,说自己写不出来,结果呢,光大厚本的中短篇集就出版了好几本。”
“最过分的不是江弦么?”这时候,王小鹰在一旁幽幽的说。
一提这个名字,所有人都沉默。
《第五期文学讲习所创作成果调查表》已经收上去了,这份资料是公开的,学员可以翻看。
于是,学员们就看到了江弦填写的那张“在院学习期间创作成果”。
发表在《京城文艺》的短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80年5期),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长篇《米》,《1978-1980江弦短篇集选》等2本集,发表在《人民X报》的《关于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倡议!》(1980年7月3日),发表在《电影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棋王》、《车水马龙》(同1980年8期)
最后还有一行字:
“即将在《收获》发表长篇《琉璃月照铜钱街》;即将在《电影创作》发表电视剧剧本《三岔巷劫案》;即将完成一部长篇。”
王小鹰看到后直接傻掉了。
文讲所给的是《人民文学》的稿纸,灰绿色的格子,16开,280字。
她们大多数学员连一页的格子都填不满。
江弦这孙子写了足足两页!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11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