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动力替代的基础_穿越:如何有效建立明初科学体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wap.11ei.com

“关于教育体系建设问题解决,这是一个长久而艰难的过程。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也会遭遇巨大的阻力,特别是在当前社会条件下。”

张寒凌觉得还是需要更进一步坚定他们的决心,作为一个旁观者,他不觉得在没有实权统治者的帮助下,能推出这样的政策。

“先生所说的,咱是能理解的,但是新型产业的发展如果必须要大批量培养这样的人才的话,为万世计,咱也必须推行下去!”

朱元璋首先表态,他本身对于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建设是具有一定发言权的。

在明初时期的三代帝王统治时期,明朝普通人的文盲率大大降低,官府开设的养济院这类的也几乎普及到了县级层面。

而他们这样做的主要目的还是想去实现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但是受限于生产力的发展,他们这样的想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镜中水月。

不过现在有新型产业的支撑,这些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就不再是无根浮萍了。

“其实,我有一个想法,现在的基础科学教育主要以工厂建立之后,对现有工人以及部分工人子弟进行培养,通过数年的培养,形成一批依托产业而存在的新式人才。”

“然后再同步试点,在县一级层面上设立新式官学,在限制新式人才参与科举的条件下,避免儒学对这些人的抵触,形成儒学与新式学堂并存的局面。”

“最后再潜移默化,让新式人才慢慢掌握足够的话语权,最后彻底改制科举,让新科举产出的官员具备新式人才的素质,由此慢慢过渡。”

“先生这个办法好,现在的文人对于这些新型产业其实并不特别抵触,至少他们认识到这样的便也能赚取很多财富,在这一点上他们也很急切地想要插上一手。”

朱标点点头,他是传统儒家学派培养出来的,但是也是诸多新型产业的主要负责人,更明确新式人才的重要性。

对于张寒凌而言,基础科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然会夹杂着各类各种势力的反对。

在这种思想没有得到地方的年代,提前去普及基础科学知识,其实是为思想解放培育幼苗。

等到工人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受过新式教育的人才越来越多,他们很快就会意识到阶级的差距。

“让他们办啊,现阶段你们想要的不就是利益最大化嘛?再一个就是朱氏皇族千秋万代嘛?”

“而只有你们能尽可能在社会变革和产业变化的过程中成为参与者,才不会最终被时代所淘汰和抛弃!”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11ei.com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