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节_弹幕教我做女王(基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11ei.com

【郑王也是,选什么地方不好,偏偏选在铁矿旁边,这可不怪咱们。】

姜国兵卒的口碑一直挺好,海上的船兵做事也非常仁义。

如果船上没有姜国禁售的那些东西,船兵根本就不会为难人,甚至那些海上商贾的船要是出了点什么问题,也能向姜国船兵求救。

大国的仁德,被姜国船兵发挥得淋漓尽致。

收到姜国的回信,郑王收敛了脾气,稍稍反省了一下自己。

“算了,之前选的那个岛不合适,咱们这次不往南边走了,往北边去。”

郑王又提笔在地图上圈出一个位置,让自家将军带奴隶去搞基础建设。

但好巧不巧,郑王新选中的地盘,又是姜蓁早就已经在经营的地方。

本地驻守的将领,觉得郑国那批人来得古怪,没有一丝犹豫,直接动手。

【郑王怎么这么会选地方,次次都自投罗网?】

【外面的世界很危险,我建议郑国还是别到处乱跑了。】

连着派出几支船队都不能回来,郑王深吸一口气,十分笃定的说道:“姜王就是在针对我!”

“姜国下次出兵,必定先攻打我郑国。”

第191章

姜国要对我动手了

海上的事业频频遭受打击,郑王索性不派船队去海上了,老老实实的和君侯联络感情,和臣子共商大计。

宋国君臣互坑的新闻闹得太大,郑王和郑国大臣,不得不花费一点心思,互相试探一下对方的心意。

实在处不到一起,那就直接分手。互相成全,总比互相伤害的好。

所有来辞官的臣子,郑王都大度放手。

“王上,家母病弱,臣想辞官,带母亲去求医。”

“辞官啊?行,寡人允了。”

“王上,家父病逝,我想回乡替他结庐守孝。”

“嗯,好,你孝心可嘉,寡人就不留你了。”

放着放着,郑王一不小心,就放纵过了火,朝中许多大臣和贵族,慢慢的都消失不见。

郑王都知道吸取宋国的经验,国内的贵族自然也知道,宋国跑慢了那批贵族,结局那不是一般的惨烈,所以郑国的贵族也不敢拖延。

趁着现在姜国休养生息,没动兵戈,一群贵族拖家带口的往姜国跑。

可财帛动人心,这么大批有钱人往姜国蹿,路上不自觉的就生出了许多盗匪。

势弱的盗匪,白天不敢硬刚,晚上却会搞潜伏,他们熟悉地形,有优势。就算贵族有大批的护卫,在离开的路上,都会受点损失。

面对国内突然出现的盗匪,郑王赶紧站出来自证清白。

“这可不是我干的啊,我还没那么损。”

“那王上不如下令,大力剿匪。”朝中臣子建议。

郑王烦躁的解释道:“我下过令,但怎么执行是当地官员的事,我怎么管得着。”

“王上,国内的盗匪不清除干净,怀疑您的声音就不会消失,你不知道,那群人说得多难听。”

“我说了不是我做的,就不是我做的。真有那样的流言,定然是姜国散布的!”

他能够放国内的贵族离开,已经足够大度,如果还要帮他们保驾护航,那他就是一个纯纯的冤大头了。

要不是宋王做的那些事情暴露,他甚至都想故技重施,而不是现在这样,打肿脸充胖子。

可如今郑国跑的不单是贵族,连庶民和奴隶,也在大批量的流失。

在宋国和郑国交战的时候,郑小白就大肆宣传了一番姜国的制度,忽悠了不少百姓去他管理的那十城定居。

十城的土地有限,收纳的的百姓也有限。

很多没来得及去的百姓,就只有眼馋的份。尤其是去年秋收的时候,棉花、红薯、玉米的产量,看得人眼红。

等姜国吞下宋国,和郑国接壤的时候,一大批早就有想法的百姓,跑得飞快。

去姜国,可以分地,分粮种,还有农官医官,军功还可升爵……

想到郑国这段时间损失的贵族和庶民,郑王愤愤的说道:“那些大臣也就罢了,普通的庶民,要是没有人鼓动,他们怎么会走。”

“最近民间的风向确实有些奇怪。”大臣回道。

“我早就知道,姜王一直在针对我。”郑王说得笃定。

不只是他的航海事业,郑王在方方面面都感受到了姜国给他造成的不便。

姜蓁的完全不知道,郑王是这么想她的,正自顾自的忙着迁都的事。

随着来姜国的贵族越来越多,都邑就越来越挤了,房价物价也水涨船高。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11ei.com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