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之时,私学之风盛行,颍川此地更是极盛。
这当中有不拘泥于门户之见,以此传授学问的道德高士。自然也有想要借此邀名,勾结朋党的“名不副实”之辈。
一个人的道德文章或许妙笔连珠,花团锦簇,可其人品却未必如何。
才华与人品,从来不是等式。
譬如冯嘉的恩师,郭恒。
因阳城县中只有郭家一个私塾的缘故,县中大半读书人,见了郭恒,都要喊上一声郭师。
于汉之时,以郡为国,视举主与恩师如父。不少人便是通过对举主和恩师的“义举”,得以扬名。
至于扬名的程度,就要看其举主与恩师的名声了。
在此事上,风险与收益大致还是成正比的。
例如公孙瓒旧事。
昔年公孙瓒在郡中为吏,其郡守因罪将发配日南,公孙瓒杀猪祭酒,准备相随而去。
彼时日南多瘴气,十人九不归。
好在后来那郡守走到半路,遇赦而回,公孙瓒也因其义举闻名郡中。
这也是为何冯嘉全然不敢反抗的缘由之一。
郭家久在县中,门生故吏遍布县寺上下。只要郭恒开口,这些既有师徒之谊,又在一定程度上依附郭家的士人,难道会拒绝帮恩师一个“小忙”吗?
不过是权力的一次小小任性罢了。
正直之人自然也是有的,只是终究还是凤毛菱角。
冯嘉之妻姓赵,出自寻常人家。连冯嘉这个县中吏都抵不住郭家的逼迫,其妻家自更是不能。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11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