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见邵乂的地方在南宫城西的一处荒野中。
陆陆续续赶来的数百名诸胡骑兵正在操练。
这些人都是各部凑起来的。
我五十、你一百、他二百,凑了两千多,目前来了五百,开始整编操练。
北伐以来,骑兵数量先是快速下降,然后又陡然提升。
这两千多人他是准备编入义从军的,如此一来,该部总兵力将超过七千,实力大增。
不过,人数增加了,战斗力却下降了,军心也比较混乱,还需要时间整顿。
邵乂抵达时,看到的就是这些骑兵正在操练分进合击的战术。
隆隆马蹄声中,邵乂躬身上前行礼。
“嗣祖近日可好?”邵勋拉着邵乂的手,让他坐下,笑问道。
邵乂见陈公如此熟络的模样,心中有数了,立刻回道:“家父回乡后,与济北侯联手,迫使曹嶷退兵。”
“曹嶷回去作甚了?”
“大概是整顿地方,深固根本。”
“曹嶷倒有几分眼光。”邵勋意味不明地说道。
“曹嶷本是天师道余孽,横行青州,靠的也是天师道众。这些年他非常礼遇士人,拉拢了好些人,权势日渐稳固。”
“他不是逼走了部分士人吗?”邵勋问道。
“不能为他所用,始终与他对着干的,曹嶷也会下辣手。”
恩威并施!
邵勋不由得高看了眼曹嶷。
这人虽然没什么大志,只想割据青州当土霸王,但手腕还是有的。
而且,他在地方上可不是没有基本盘,“天师道余孽”就是他身份的注解。
其实挺有意思的。
曹嶷为邵勋提供了另一个崛起的可能,即宗教。
宗教这玩意可以弱化出身、门第方面的劣势,让底层更容易崛起。这年头信仰天师道的士人很多,主要在兖州东部、青州、徐州、冀州一带,其中青州是天师道发展最好的地方,通过宗教信仰,可以拉拢一部分士人为其效力。
简单来说,天师道重塑了一套社会评价体系,门第的占比下降了,对底层野心家更友好。
“待稳固河北局势,早晚会对曹嶷动手的。”邵勋看了眼王衍,说道。
王衍轻捋胡须,说道:“太白,可不能指望三言两语就能让曹嶷降顺,还是得动刀兵。”
朝廷一开始根本不愿招降曹嶷,认为如果造反都能受招安,岂不是鼓励更多人造反?这两年渐渐挺不住了,开始接触曹嶷,但曹嶷拒绝降顺。
晋廷能给的,匈奴都给了,而且条件更宽松,他又是造反起家的,从个人情感角度来说,对晋廷肯定有恨意,在两方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为何要降?
现在河北大战连天,曹嶷也有些坐不住了。
但无论怎样,他的首要诉求还是保持割据自立的地位,当青州土霸王。
他的一切举动,都是为这个终极诉求服务的。
为此,他现在也不是不能考虑晋廷的招安了,但具体投降哪一方,可就有说道了。
邵勋如果指望曹嶷归顺后往青州安插官员、驻扎军队以及索要太多的钱粮,那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对这种人还是要打,别指望温水煮青蛙慢慢收编。
“现在不是动曹嶷的时候。”邵勋说道:“听闻君还带来几位渤海俊彦?”
“是。皆为渤海高氏子弟,曾一同起兵对抗匈奴。”
“可速召来。”邵勋说道。
邵乂立刻让随从召高氏子弟入见。
趁着这個间隙,他简略地介绍了下渤海高氏的情况。
王浚仗夷建威,纵横河北时,妻舅崔毖借着他的权势,获得了平州刺史、东夷校尉之职。
清河崔氏在河北人望很高,于是征辟了一批河北士人、豪强前往平州。
其中,渤海高瞻与其叔父高隐先率数千家部曲庄客依附王浚避乱,后来发现王浚实在不像样,于是依附清河崔氏的崔毖,迁往辽东。
倒不是说崔毖有啥不得了的本事,事实上他确实比王浚好,但能力一般。
最关键的是,崔毖是崔琰曾孙,冀州士人之首,子孙世为冀州冠族——崔家在冀州的名望,就像王家在青徐的名望一样,天然具有吸引力。
安平韩氏的韩恒也是出于同样的理由,投奔辽东崔毖。
除这两家之外,冀州大大小小的士族举家奔往辽西、辽东的太多了,他们还利用名望、关系网,为崔毖招揽辽西流民——河北战乱不休,很多人避地辽西、辽东,因为那边相对太平。
名望、门第这种东西,在如今的社会风气、价值观之下,是真的可以当饭吃。
崔毖何德何能?但在辽西避难的流民一听清河崔氏的声望,纷纷来投。
冀州大大小小的士族、豪强,只要一征辟,马上屁颠颠地跑过去效力。
像高瞻这种人,甚至带着渤海数千家部曲庄客投奔。
当然也有不鸟崔毖的。
比如,崔毖就曾招皇甫岌为长史,岌拒绝,与兄弟族人皇甫真等俱投慕容廆。
对皇甫岌这类关西流徙士人而言,就能很客观地看待崔毖了。
在安定豪门皇甫氏眼中,清河崔氏名望固然高,但不足以遮蔽他们的眼睛,也没有太多亲朋故旧,去了很难受,不如投慕容鲜卑。
邵勋听邵乂讲完这些辽东旧事,有点无语。
他若出身清河崔氏、琅琊王氏、河东裴氏这类高门,哪怕只是个家里比较贫穷的偏远旁支子弟,也要容易太多了。
凭借家族名望,马上就有渤海土豪高氏带几千家部曲来投靠。
有这样的本钱,何须舔富婆呢?我不要自尊的吗?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11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