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奥尔基不仅不阻拦,而且敞开边境,应润尽润。
乔治这会儿顾不上疯狂涌入保加利亚的色雷斯人,战争爆发后,俄军的表现让人一言难尽。乔治担任军改负责人的时候,几乎每一个决定,都是在为世界大战做准备。
战争爆发前,圣彼得堡囤积了海量的军用物资,最起码应付第一批动员没问题。
可是从尼古拉将库存的步枪卖给英国和法国开始,情况就开始有变化,问题逐渐浮现。
在确定整体战略是以防守为主之后,乔治将军用物资主要存储在大后方,并没有在边境地区储存太多物资。
动员开始后,铁路被绵延不绝的军用列车占据,列车上装的不是物资,而是士兵。
小尼古拉在任命上也有问题,他将麾下的俄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日林斯基率领,负责的战线是俄德边境;一部分由乞瓦军区司令尼古拉·尤多维奇·伊万诺夫率领,负责俄奥边境。
伊万诺夫1851年生人,参加过第十次俄土战争的老将军,日俄战争中担任西伯利亚第三军军长,可惜没等到第三军开赴前线,俄罗斯就和日本开始谈判,伊万诺夫没能得到证明自己的机会。
日俄战争后,伊万诺夫晋炮兵上将,担任喀琅施塔得总督兼要塞总司令,1908年转赴乞瓦军区任职。
这两个人的任命都有问题,先说伊万诺夫。
伊万诺夫在战争爆发前,将下属四个集团军呈半弧形自东向西部署在俄奥边境。
然而由于第8集团军的行动缓慢,并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部署到位,所以伊万诺夫的防线并不完整。
这里还要感谢康拉德的失误,奥匈帝国的b集群也在匆忙奔赴加利西亚途中,奥军的准备同样不充分。
俄罗斯帝国宣战后,伊万诺夫立即派出飞机进入奥匈帝国境内侦查,确定奥军的部署情况。
奥匈帝国也有飞机,但是在整个加利西亚地区只有5架,而且还只有2架能用,所以奥匈帝国只能派出骑兵进入俄罗斯帝国境内侦查。
这时候伊万诺夫才发现,奥匈帝国的部署,和帝国之前获得的情报截然不同。
为避免战争爆发后,俄军处于不利局面,伊万诺夫决定主动进攻。
乔治知道这个情况的时候,加利西亚战役已经爆发。
伊万诺夫的莽撞行动,完全打乱了乔治此前制定的计划。
在伊万诺夫行动前,俄军的兵力是奥军的两倍以上,即便俄军的情报有问题,也完全可以进行调整,以逸待劳,等待奥军发起进攻。
日林斯基所犯的错误,比伊万诺夫更严重。
日林斯基麾下,是俄第1、第2集团军。
这两个集团军各配备了两个来自近卫军的精锐师,是俄军主力部队。
日林斯基任命骑兵大将保罗·冯·伦宁坎普担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任命骑兵上将亚历山大·萨姆索诺夫担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
这个任命粗略看上去,似乎没什么问题。
问题是日林斯基忽略了伦宁坎普和萨姆索诺夫之间的矛盾。
伦宁坎普和萨姆索诺夫都曾参加日俄战争,在日俄战争期间,伦宁坎普和萨姆索诺夫关系交恶,来自德国的军事观察员马克思·霍夫曼在日俄战争后爆料,伦宁坎普曾和萨姆索诺夫在火车站台斗殴。
两名高级军官,矛盾居然大到要互殴的程度,日林斯基作为阿列克谢耶夫的参谋长,不可能不知道这一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日林斯基依然寄希望于两人能密切配合,对付俄罗斯帝国最强大的对手,乔治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乔治直接给小尼古拉发电报,提醒小尼古拉,日林斯基的任命有问题。
小尼古拉一天后才给乔治回电,内容是尊重日林斯基的安排,不干涉日林斯基的工作。
这个解释似乎和乔治差不多,乔治也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乔治给小尼古拉发送第二封电报的时候,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已经攻入德国。
乔治随即给小尼古拉发送第三封措辞严厉的电报,要求小尼古拉立即撤销日林斯基的职务,撤回已经攻入德国的部队。
小尼古拉没有给乔治回电,而是在布加勒斯特,亲自向乔治解释。
罗马尼亚王国是俄罗斯帝国最重要的盟友,斐迪南和小尼古拉的关系也不错,小尼古拉自然不能错过斐迪南的登基仪式。
尼古拉也来了,帝俄三巨头在战争爆发后第一次聚齐。
(本章完)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11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