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第101章 慕儿劝和_娘子,护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11ei.com

 第102章慕儿劝和

宋府。

李诺已经忘记了刚才的事情,彻底沉浸在书中。

这段时间的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一件事情。

科举他必须得考。

延寿是他的主要目的,至于修为,只是顺带的。

想要活的久一点,还是得当官。

偷偷摸摸,藏头露尾的判案,只会给别人留下把柄。

被封号了都没处说理。

大夏的律法,虽然有很多让人诟病的地方,但不得不说——朝廷还真他妈的是在依法治国。

毕竟,大夏是法家的发源地,是诸国之中,受法家思想影响最深的一个。

赎刑,官当,爵当,虽然不公平,但确实是明明白白的写在大夏律法中的。

哪怕是作为大理寺卿的父亲,也无法改变,至少不能明着违反律法。

李诺没有通过科举,没有官身,被朝廷封号,合理合法。

但他如果考取了功名,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只要他行得正坐得直,上面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这样。

裴县令也是县令,还是大夏品级最高的县令,可就算他两袖清风,恪尽职守,上面想要弄他,依旧能找到无数个理由。

谁让他爹不叫李玄靖。

所以,下一届的科举,李诺必须参加。

不仅要参加,而且还要获得功名。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获得功名?

李诺手里的这本书,详细的记载了大夏的科举制度,包含科举的历史变迁,以及现行的最新制度。

从大夏立国开始,科举就考儒家六艺,这一点,几百年来未曾变过。

不过,在早些时候,六科是彻底分开的。

那时候的考生,不必什么都懂,六科之中,可以任选一科考试。

任何一科修到顶尖,都能考中进士。

根据所选科目的不同,各科进士,会被安排在不同的位置。

数科的应用最广,最顶尖的人才,会被分配到户部,工部等,次一等的,也会进入其他官衙,做一些计算之类的文书工作。

御科、射科进士,大都进入了兵部,太仆寺等。

礼科、乐科进士,会被礼部、太常寺吸纳,负责礼仪祭祀之事。

这五科,都算是专科人才。

书科考的最杂,文学,经济,制度,律法,政论……,就业也最广泛,大夏正统文官,基本都出自书科,这一刻的竞争也最为激烈,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李诺觉得这样就挺好的,根据特长录取,专人专用,科学合理。

后来的科举,六科逐渐合一,从录取专科人才,改为了录取全科人才。

这等举措,看似公平,实则不公。

书科和数科,算是两门大众学科。

虽说和权贵以及富家子弟相比,贫门的学子想要获得这两科知识,要吃更多的苦,走更多的弯路,但也能用勤苦来弥补。

但其他几科怎么补?

想要学习御科,总要有匹马有辆车。

绝大多数贫门学子,就算是倾家荡产,都买不起一辆马车。

射科,乐科,同样也得有名师教导,并且从小练习,才能有所成就。

这其中费的银钱,动辄以上千两银子计。

礼科倒是可以只看书,各项礼仪程序,书上都会有详细的记载,按部就班即可。

可书上写的是一回事,实际操作又是另一回事。

一个贫门的学子,就算将《五礼》全都背的滚瓜烂熟,怎么比得过宋瑜有一个礼部员外郎的爹?

即便是书科,这些年来,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制。

以前书科是不考书法和绘画的,这两项技能,自己很难摸索出来,同样需要名师指导。

虽然门槛比骑射要低一些,但也需要金钱铺路,尤其是绘画。

水墨画还好,彩墨画所用的颜料,极其昂贵,一般的家庭根本消费不起。

原先的科举,是一项大众的考试,但随着不断的改制,科举越改越高端,逐渐变成了权贵豪族的专属游戏。

虽然书上没有明写,但一切都很明显了。

科举改制至今,贫民学子几乎彻底失去了晋升的通道,这一点,从科举的人数就能看出了。

二十年前,每皆科举人数,动辄五十万人以上。

但这两届,却只有十万人左右。

越来越高的门槛,将八成的学子,都挡在了科举之外。

虽说各大书院,每年也会额外录取一些天资出众的贫门子弟,提供给他们学习六艺的条件。

但在几乎零基础的情况下,想要在数年之内,追赶上别人十几年的积累,无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李诺应该庆幸,他生在权贵之家。

要不然,就是他有科举之心,家里也没有财力为他提供学习六艺的条件。

在正式参加科举之前,他还得做一件事情。

他必须进入某一家书院。

只有在朝廷登记造册的书院,院内学子,才有参加科举的资格。

各大书院,每年都会举行公开考试,录用一批学生。

今年的招生考试已经过了,下一次是在科举之后。

不过这对李诺来说,并不是问题。

李诺合上手中的书,走到宋府给慕儿凝儿准备的课室。

清风书院的四位老先生,已经在这里等着了。

这件事情,都不用麻烦父亲,他自己就有书院的人脉。

讲完今天的算学课程,李诺顺便和他们提了一句。

陈先生面露喜色,高兴问道:“小李先生同意去清风书院教算学了?”

李诺摇了摇头,纠正道:“不是去教算学,是做学生。”

“啊?”

四位老先生闻言,表情都无比愕然。

清风书院的算学先生,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他的徒子徒孙,全都在宋府听过他的课,谁有本事教他,谁敢教他啊?

他敢听,他们未必敢讲。

李诺解释道:“我想参加下一届的科举,如果清风书院不方便的话,我再去其他书院问问。”

“方便,方便!”

“小李先生来清风书院,是清风书院的荣幸。”

“没什么不方便的,唐宪要是敢不同意,老夫就上书朝廷,撤了他的院长之职!”

……

几位老先生回过神来,当然想也不想的同意了。

小李先生无私奉献,将自己的算学领悟,毫无保留的传给他们,不求任何回报。

如果连这个小小的请求都不能答应,他们哪里还配听他的课?

不过,他居然要参加科举?

他们四个刚刚准备向朝廷建议,对数科进行小小的改制,保留原本“九数”的题型不变,加一点从小李先生这里学到的新算学进去,以便于为朝廷选出更优异的算学人才。

这项改制,当然是要请教小李先生的。

数科要出的题,他们都打算让他事先审一遍。

但如此一来,他岂不是又当考生又当考官,自己出题考自己?

这似乎……有些不太好吧。

去清风书院的事情,就这么定了。

四位老先生走后,一道身影走进课室。

自从被李诺激发了对算学的兴趣之后,每一次他给几位先生讲课,宋佳人都会在一边旁听。

她像以前一样,指着木板上的两行算式,问道:“从这里到这里,是怎么得到的?”

以往,李诺都会十分耐心的为她讲解,直到她彻底弄懂。

但今天不一样。

李诺看也没看她,说道:“今天累了,下次再讲吧……”

……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11ei.com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