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当然不在意,因为就不一样。
但地方上就不同了,师资力量,硬件条件,根本就不能和太白书院相比。
随着这些年朝廷大力推行教育,世家大族为了争夺人才,也合力当地官府出钱建立地方上的书院。
虽然他们的规模和太白书院没法比,但有世家大族的支持,又有藏书支持,地方上有些地方的书院还是办的不错的。
特别是越繁华的地方更是如此,五姓七望和不少世家大族合力在洛阳建立一座洛河书院,集各大世家之力,有钱出钱,有人出人。
还别说,世家还是有底子的,就大儒就出现了四位,其他领域也有不少老师在洛水书院执教,这些年也涌现出不少有才华的学子,这在每次科举中就能发现。
但总体来说,地方(本章未完!)
第三百五十一章天下沸腾
上的学子大多以庶民学子为主,他们多是当地官府和有些威望的人发现有可造之材推荐给当地书院的。
学子们随说不上家贫,但也绝对富裕不到哪去。
要是考不上科举,他们最大的可能就是成为一个乡间的教书先生,或为了生计投身世家大族,为其打理产业。
但现在朝廷突然出现这么一道旨意,去三年就有可能成为一任县令。虽然是六品上的下县县长,但只要人口增长,正七品县令是铁板订钉的事情。
更何况,要是没有这道圣旨,他们中除了极少数人能通过科举为官外,其他人根本就没有机会。
这次机会要是抓不住,他们再想遇到这样的机会,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不就是羁縻州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虽然生活艰苦点,但他们都是农家孩子,谁不是吃苦长大的?
更何况这只是初期艰苦,他们相信自己一定能带领百姓们建设好当地,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于是,在没有任何串联的情况下,各地书院全都******,希望朝廷给自己等人一个机会,给天下芸芸学子一个机会。
当地官员一看差点都哭了,这就是民心啊!
他们泪流满面,自己终于有机会为“民”请命了。他们等了这么多年,终于可以有名正言顺大声指责陛下,和当朝芸芸诸公的机会了。
“尔等放心,老夫就是这官不做,也要朝廷给大家一个交代。”
这是各地官员的心声,不是将大家劝回去就了事了。而是真正的做到言行一致,一个唾沫一个钉。
于是,在不约而同下,各地的文书就像是不要钱一般去往长安。离得近的,直接将政务交给副手,自己独自一人带着学子们的***书,在众多同僚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中,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发了.............
这只是天下的一个缩影,房遗爱,长孙冲,尉迟宝琳,魏叔玉等等,哪怕是离的再远也带着学生们的***书去往长安。
在他们想来,这么出风头的事怎么能少了他们?
要是再沉寂下去,长安的百姓们都要忘记当初长安四少(四害)了。
读书人的最高追求是什么?
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
还是震惊天地的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还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或者是舍生取义,敢为天下先?
但毫无疑问的是,那就是为民请命是每个有抱负的读书人都绕不开的。
但现在就有这么一个机会摆在他们面前,你说他们会放弃吗?
自古读书人为了名,为了心中信仰,从来不缺不怕死的。这次就算成功,也必然会被朝堂大老人记恨,但要是不去,他们那才叫后悔莫及。
房遗爱等人就真的是为了凑热闹?
要是他们真的这么想,那就白瞎了这么多年的历练了,要是被他们老子知道,非得打断腿不可!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不得不去。天下凡是有要脸的官员,就算不亲自去,也会上书***。
但他们要是不去,那完犊子了,今后绝对是天下读书人的公敌。同僚们不待见,虽然不能拿你怎么样,但看不起你就是看不起你,你能咋地?有种咬我啊!
所以,不管是为名,还是为了以后的前途,他们都必须去。
就算是今后十年不升迁,那也得去。
这是天下读书人的盛世,也是民心所向,而他们此时就是天下读书人的代表,是去往长安和朝堂商议大事的人。
“疯了,疯了,全都疯了!”
李世民呆呆地坐在龙椅上已经快一个时辰了,每看一道文书就心底抽搐一下,这么多次(本章未完!)
第三百五十一章天下沸腾
下来,没猝死都算是心里强大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一道圣旨而已,怎么会引发这么大的动静?
山东,河北,江东,荆襄,蜀中,陇西,河东,就连辽东,岭南的一些官员都开始凑热闹来了。
这些天下沸腾啊!
这读书人疯起来,还真没其他人什么事。
他们有学识,有能力,有关系,关键还有决心。这样的一群人要是发起疯来,谁也拿他们没办法。
“混账,这些小王八蛋想干什么?逼宫吗?看看你们生的好儿子,这里有他们什么事?一个个都跑回来干什么?”
当即历史民甩下几道文书,房玄龄一看,在想到皇帝刚说的话,此时脸都绿了。这是骂自己呢?
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笑意,但皇帝当前,立即就收起了笑容,一副愁容满面的样子,好似真的很担心一般。
李世民朝下撇了一眼,看到这一幕,暗骂道:“这群老狐狸.......”
请浏览器输入--到进行查看
第三百五十一章天下沸腾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11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