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洪承畴糊涂,把所有兵力押注在常州城,而是洪承畴懂得人心。
如果这次常州城失守,那么应天府就成了众矢之的,江南各地的义军就会北上,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到时吴争如果得到义军的支持,那么应天府就真危险了。
只有且战且退,尽量损耗明军的兵力,就算不能在常州阻击住明军,至少也要损耗明军大部分的兵力,这样明军面对坚固的应天府城防,便会知难而退,不敢起觊觎之心。
而洪承畴有信心,在常州城重创明军。
为防万一,洪承畴下了一道严令,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出城迎战,以防被明军个个击破。
洪承畴认为,以城中一万六千人的兵力,明军不过六千余人,再怎么攻,不付出巨大的伤亡,也很难得手。
常州战役就在这种背景下,暴发了。
吴争虽然心急,但绝不狂妄。
他没有想分兵二、三路攻城,而是将有限兵力,集中在一门强攻。
而吴争所依仗的,就是江阴百姓送他的厚礼——重甲兵。
百领重甲所组建的重甲营,这一路想要训练、配合那是说大话了。
可让他们习惯于穿着重甲行走,这还是能走到的。
所以,吴争没有打算象清军那样使用这些重甲兵先登。
而是将他们做为攻城士兵的屏障,接近城墙、城门。
这一点,确实能做到的。
这样的重甲,在没有靠近城墙,被由上至下的滚石、擂木砸中,其它武器根本造成不了伤害。
虽然常州城墙上也部署了八门火炮,可拿大炮轰这些行走的重步兵,这象一句话——拿大炮打蚊子。
打得中吗?
恐怕此时没有那么好的精准度。
所以,吴争的依仗就在于此。
进攻发动之后,百名重甲兵横成一排,间隔一丈,就这么昂首挺胸地向常州城逼近。
他们身后紧跟的是单列弓弩手,这是用来压制城墙上弓弩手的。
再后面就是持长盾的步兵。
没有预备队,没有应变方案,吴争孤注一掷,将所有兵力都押了上去。
首战便是决战。
洪承畴确实惊讶了,这种不要命的打法,真不多见。
毕竟明军现在是进攻方,掌握着战场主动权,照理完全可以进行试探佯攻,寻找出城墙上抵抗力薄弱之处,再进行强攻。
稍有常识的指挥者,都知道这个道理。
可现在,明军首战就打成了拼死之战,难道对方真有一战而下的把握?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11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