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情被孔鲋的学生叔孙通加以批驳过,因此孔鲋和叔孙通师徒两已经有好久没来往了。
听闻秦二世亲自来到,孔鲋除了想表示自己忠君之意,还想表达自己对秦二世的支持和认可,他知道自己在老实人眼里还是有着相当的地位和影响力。但是听到秦二世这么说,孔鲋就有些不开心了。
耿直的他请教秦二世,“不知陛下此话何意?”
二世的双目肉眼可见的瞪大,随后又眯着眼笑着说,“朕以为以先生的脾性,在这太学里是住不久的。”
孔鲋摆摆手,“我若是想要住,谁都影响不了我。”
二世没有多话,只是眯着眼微笑。
这孔鲋看来最多也就只能讲解经典了,这样的性格,实在是不适合入仕啊,也没法担当大任啊,活在书里的世界……
二世领着孔鲋一行人,继续往太学其他角落里去转悠了。
扶苏对太学如今的状况非常满意。
百家宗师及其得意门生如今都在这太学里了,除了扶苏对大秦帝国做的一些建议和方针,这些宗师大佬们伴随着秦始皇的退位,他们也对国事政治畅所欲言。
相比于一贯在朝堂上出言狂妄的张苍,这些年高德劭的大德高僧,他们平日里在太学之中深藏功与名,基本上都很低调。
当他们对皇帝重新组建墨门,乃至于要让墨门出世建立事业也做了犀利的评论后,立刻引得咸阳城里的百姓们齐齐来到太学边上驻足观望。
大概是从扶苏穿越开始吧,秦国咸阳城里就莫名其妙掀起了一股尊重文士的风气、又或者说秦国内掀起了一股好读书的风尚。
因为当初那位小太子年纪轻轻就精简文字,对咸阳百姓,老秦人来说,这样的消息本身就是振作精神好好学习文字的最佳动力。
后来等到太学建成,渐渐地发展到了今天的规模,里面住满了天下最有学问的人,据说他们随便说句话,都够太学门外徘徊驻足观望的士人们写好几篇文章议论。
渐渐等到秦二世继位,太学已经成为全天下人心目中一个至高无上的存在。
这里不仅仅承载着无数士人乃至法家学子的希望,更是无数百姓们的希望所在。
因为这里是秦二世的心血之所在。所有人都知道秦二世在这里培育那些能干英明廉洁的官吏,希望他们学成上任之后能够在任上兢兢业业。
当战争延续了数百年,而秦国搭建起了一个读书人的天堂,这里没有战争和灾祸。
居住在这里的人不是出身显达的富贵子弟在学习经典以备未来出仕,就是天下最有名望的大德学者,他们在谈天论道。
在先秦这个时代,谈天论道可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事情。
恰恰相反,那个时代的人对于得道的人都很敬重。
原因也前面说过,因为大家都已经偏离了道,这个时候要是有人懂道,那自然而然会受世人的追捧。
整个太学,到了秦二世继位的时候,已经到了在天下都声名显赫的地步。
能够在这里有一个官职的人,那简直是天下人心目中的英雄。
秦国人重视文墨,而开始对武力战争有所鄙夷,都是源自于他们的皇帝。
经历了秦始皇再经历了秦二世。
人们渐渐知道光有武力不见得是什么好事,但是一个人有文思就不同了。
所有人都把秦二世当做新时代,和平年代里的新模范。
这影响着他们对太学的态度,对读书写文章的态度转变。
聪明的人已经开始培养孩子进学室好好读书了,不聪明的人还在试图锻炼孩子的肌肉,培养孩子们的力气,希望孩子能够在未来的某一天再为家里赚回来新的军功。
时代在变化,但是变化的非常不明显。
除非有一天,时代的车轮彻底翻转了,掉落在人们身上的沙子和石头压的一大片老百姓都叫苦连天,又或者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过去的生存方式已经无法让他们的生命按照过去的方式生存下去,这个时候人们才会意识到时代真的变了。
只是可惜,大部分人永远都是慢一步把握时机,只有很少的人能够把握先机,享受时代的红利。
未来的时代,必定是师教者的天下,将要有大量的老师下乡去普及文字知识,去教育民众天文地理的知识。
整个时代将焕然一新。
可惜了,大部分人现在还不明白大势,整天忙着要把自己的儿郎们送入军中。此前秦二世说过要建立常备军队,数量高达五十万。
很有些人都觉得秦二世心慈——傻到没边或者说是好利用,可以在他身上得到很多好处,都把这个军队当做是供养闲散人员的地方所在。
于是有手段的人挤破头也要把自己家那宝贝傻儿子送入大秦常备军队里,他们认为这是让他们去享福的。
这听着让人感到可笑却又无奈。
国家战乱时,往往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有志气,背上干粮就去杀敌、保家卫国,他们赶到最危险的地方,做最英勇的战斗。
而富贵人家的孩子们、墙头草’们忙着在后方写歌颂‘英雄’的文章,以此博个眼球,再混的一碗饭吃。
这人血馒头,沾着爱国情怀,民族情感,可不是能让自己吃一辈子吗。
【‘墙头草’=投技主义。写了正确的字被屏蔽了,只能改成‘墙头草’代替了,望读者理解。】
等到战争结束了,富贵人家的孩子、墙头草们享受立刻享受战争结束的好处;他们这时候开始争先恐后地入伍,去抢那过去宁可把家产全部交出来也不愿意上的战场了。
时代总是在变,但是有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如今除了军队,太学这样的地方,慢慢地也成为了达官显贵们争前恐后塞自己家后代的地方。
所谓‘墙头草们’,两头都想占。但其实他们才是时代的推动者。
改革创新派太激进,百姓们跟不上,且牵动的利益实在是太广泛了;而保腐朽保守派们守着祖宗规矩不想动。
当秦二世大搞文教改革,某些军工世家贵族不愿意妥协。
这时候,那些投机分子们果断地投向秦二世的怀抱,带着自己家的孩子挤入太学,使得保守派失去了人数优势,权力影响。
所以秦二世对这些投机分子们,那是真的又恨又爱。
当扶苏看到那些达官贵人的后代齐齐出现在太学里,扶苏是非常忧心的。
这才多久的时间,太学竟然成为了权贵们的聚集地。
有的弟子班甚至一半的学生姓王,这简直太荒唐了。
(本章完)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11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