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朕要发行国债
扶苏望着底下这帮臣子,慢慢地他又觉得自己的腹部没有那么疼了。
他感到自己的眼眶微微有些湿润,但是他可是皇帝,皇帝怎么能掉泪呢,只有懦弱无能的人才会掉泪。
秦二世昂起他的头,不住地翻动眼皮,把那些即将涌出来的东西硬生生憋了回去。
扶苏很想说一句话,你们今天tm感动了我。
今日诸位对他的这份情义,对帝国的这份坚持,扶苏都一一默默地记在了心里。
三位已经站起来了,冯去疾可不敢再多犹豫了,径直站起来说,“陛下,微臣愿意出五百万钱。”
“三百万……”
这绝对是那个时代的天文数字。
庶民一辈子想都不敢想的数字,但是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作为一个从韩国投诚来的世家贵族,延续了起码七代,这积淀之深厚,再加上累年的战功,这点钱对于冯去疾来说确实是一笔大数字,但是还不到家中资财十分之一。
作为大秦至高无上最为尊重的丞相,冯去疾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有着相当的份量。
不过臣子们对他可没有什么敬畏之心,也没有佩服之情。
因为他表态太晚了,他早点站出来支持的话,宗正几个就不会故意这样说话呛皇帝了,现在倒好,话已经说出去了,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而萧何则望着冯去疾,计算这个天文数字,他觉得这个数字背后有问题。
蒙恬虽然也惊讶,但是想到冯丞相背后有个冯氏家族,就觉得一切都很正常,一切都很合理。
于是乎,这位交了最多钱的人,非但没有赢得大家的敬重,反而让所有人产生一种反感。
好像是冯家就应该交这么多钱。
没有人觉得冯去疾的行为有多伟大,仿佛他这个钱捐的就是应该的一样。
冯去疾自然体会的出,作为一个丞相,臣子们的反应让他感到自己很没面子。
难道说他做错了什么……
看着没人支棱老丈人,扶苏还是象征性说了几句,“左相不愧贵为一国之尊,一心为国,今日出资巨额,士兵们必然感激丞相。”
冯去疾得到了皇帝的认可,顿时觉得心里舒服多了,这才泰然地坐下来。
其他臣子们一个个都望着皇帝……
这次小会结束,宗正几个人夹着尾巴溜了,其他臣子们也怅然若失的样子。
那毕竟是金闪闪的钱币啊,而且数目不低,出了门,大家都觉得心里凉飕飕的,仿佛身上的肉少了一块。
蒙恬安慰自己,有舍才有得,等到日后帝国情况好起来了,不愁没有金山银山。
萧何则在想回家怎么面对妻子,前几天妻子还对自己说在咸阳生活成本太高了。
冯去疾得到了皇帝的夸奖,骄傲好似一只大公鸡,摇着大步走了。
冯劫在后面努力追赶,但是他父亲的脚步实在是太轻快了,他不明白自己的父亲为什么年纪这么大了还能保持这样的活力。
皇后听说了这件事后,善意的表示愿意拿出自己的诸多积蓄来。
这秦始皇之前在位的时候,没事克扣他儿子的俸禄,还从扶苏封地拿钱、拿粮食,扶苏那是敢怒不敢言。
但是对儿媳,嬴政就是另一番态度了。
在有了儿媳妇并且有了嫡孙之后,嬴政怎么看扶苏都觉得不太顺眼。但是对待儿媳妇就不同了,儿媳能够给他创造孙子不说,还说话好听,懂事又温柔,对皇权没有什么野心。
所以嬴政经常给甘棠夫人大手笔的赏赐,但是对于扶苏就不是很待见。
没成想,现在可以用上当初那笔怎么都拿不到的亲爹赏赐了。
皇后给了扶苏的可谓一笔巨额款项,虽然皇后心善,但是扶苏总是觉得哪里不对劲。
他堂堂皇帝,竟然到了向自己妻子伸手要钱的地步了。
而且传出去大秦帝国弹尽粮绝,皇帝伸手向臣子富商要钱,虽然羊毛出在羊身上,但是扶苏总觉得不太得体。
这不符合他的为政风范。
这可是古代,两千多年前,男人女人的嫁妆之类的,本身名义就不好听。
关于嫁妆彩礼,古人自有一套逻辑体系,其道理内涵还是意义深刻的,总的来说是为了维护男女双方利益,古代那个生产力水平,要想保证出生率,统治者会想尽一切办法维护家庭稳定。
所以对那个时代的婚假聘礼嫁妆不要用今天的观念去代入。稍微说几句,按照婚俗约定的话,女方不会那笔钱的,基本上会一直传下去。
总之,按照这个时代的婚俗约定,如果一个男人开始妻子的资财了,这就意味着,这家人穷的叮当响了,所以需要妻子的陪嫁乃至小金库了。
作为天下至尊,扶苏认为他这么干显得自己很没有面子。
这冯家最好注重声誉,朕这次了冯家的钱,肯定让人家觉得朕低了他们一头。
名义上不好听不说,而且传到臣民耳朵里,显得朕很穷一样。
看吧,即便是秦二面对国政大事,也还是摆脱不了个人情绪好恶。
秦二世没有接受皇后的好意。
而且这位好面子的年轻皇帝在看到大臣们有的愿意给自己出钱,有的又不愿意给自己出钱,甚至对此事很抵触后,皇帝自己也开始质疑起这个提议本身了。
断人财路本身就在别人眼里罪该万死,如今自己还让他们把钱吐出来。
皇帝总觉得这件事不靠谱。
而且募捐也不是长久之计,再说了,这点钱加起来最多把军队捯饬起来,帝国以后用钱的地方多了去了,经济上货币流通市场至今一片乱象,工厂发钱也没地方,修筑驰道给的那点钱就不要说了。
秦国的问题不是缺货币,也不是缺生活用品和大型商业货物物资,而是钱落不到民手里,而物资在商人手里卖不出去。
民困顿,商饥馑,国萧条。
秦国的经济问题所需钱币数额量非常大,不是去打个边陲小国那样募集一点钱结束了就算完的。
“这募捐的事情,兹事体大,若是处理不好,恐怕会引起流血事件啊。”
“诸位以为呢?”
章台宫里,皇帝重新叫了一波人来商讨这个问题。
这次来的臣子有张苍、曹参、蒙毅、陈平、邵平几人。
智囊团毕竟不同于朝廷三公九卿啊。
他们只需要坚定立场服务于皇帝的某个意志,所有人都给扶苏一个人出主意。
但是在这件事上,他们却罕见地集体保持沉默。
事实上皇帝说的没错,这事情确实影响很大,弄得不好有人就要掉脑袋了。
扶苏的智囊团里可没有什么天真的理想主义者,至少绝无主父偃这样的臣子。
或者说因为有了皇帝这么个理想主义者,他的智囊团臣子们出于某种危机意识,一个个都保持十二分的警惕。
面对募捐这个主意,他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可能会有人因此丧命。
萧何还是把人想的太好了,或者说他以为最坏的人就是自己抓到监狱里去的了,没有什么他没见过的了,没有什么他不可接受的。
但是实际上那些逍遥法外的坏蛋们站在规则制定者之后呢。
萧何对人性的黑暗还是了解的不够多,他并不是一个政治高手,只是有这太多优秀的品格。
但是智囊团里这几个人,见惯了咸阳宫里腥风血雨,太明白政治变化风云莫测。
今天可能某个人是皇帝跟前的红人,待遇羡煞旁人,明天可能就永远地消失在了世界上。
也许昨天某些人还是不起眼的车夫,还是个擦地板的小宦侍,过几天就会成为皇帝跟前的红人。
和一些庶民们的想象不同,皇帝并不是用金碗金筷子吃饭,皇帝也不用金锄头犁地。
越是靠近皇帝的人,权力越大的人,反而对世间一切心存敬畏,他们并不会看不起穷人,也不会看不惯富人。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来形容任何时代上的高位者都不为过。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11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