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科学司的护卫连忙上前,拿着巨大的水管朝着爆炸的房间喷水,将火势消灭掉。在地上缓了一会儿的杨修和高尚两人将面罩拿掉,坐在地上贪婪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又失败了!”杨修显得有些气馁。
高尚笑了笑道:“至少这一次咱们让转轮转了起来不是吗?这一次的数据都记着呢吧?待会儿去废墟来看看,看能不能看出来是哪一部分出了问题。”
杨修闻言点点头,道:“伯照先生说眼下咱们是不能成功的,某家就在想,咱们是不是太着急了?”
“老师的意思是以眼下的工业基础来说,是做不出来。但是老师那是站在直接投入使用的角度去看待的。如果咱们只是做出来一个样品,某家倒觉得问题不大。老师的重复发点从来都是普及性实用性稳定性,但咱们必须要。咱们只需要保证技术在进步就行了。哪怕这些技术一时半会儿用不上,那也没关系。总会用上的。”高尚在科研这一块,可以说一直都是极为乐观的。
比方说杨修一直心心念念的蒸汽机,整个科学司只有高尚一个人支持。不但给钱给人,甚至还亲自上阵。
靠杨修自己一个人的话,估计眼下连启动都成问题。
“也对!某家回去再想想是哪里出了问题,这蒸汽机,必须给做出来才行!这辈子啥也不想了,就跟蒸汽机耗上了。”杨修不是那种受挫之后一蹶不振的人,被高尚说了几句之后,立刻又跟打了鸡血一样。
“先不说这个,之前给你的那份资料你看了吗?”高尚摆摆手说起了另外一件事。
“大豆的那个?”杨修点点头:“看倒是看了,可是这方面某家可没什么经验啊。许能呢?这种事情还是他来做最合适。”
“他再厉害也只有一个人,咱们要做的事情可多着呢。眼下某家负责这件事,德祖也来帮忙吧。”
“一定会的。不过这大豆要用来做什么?”杨修问了一句:“量产的目的是什么呢?不是有冬小麦了吗?”
“那也不能光吃饭啊!老师的意思是,要让天下百姓一日三餐,顿顿有饭有菜。这豆子,就是为了这菜准备的。”高尚笑着说道。
“一日三餐,有饭有菜。”杨修听到这都懵了:“三代之治也不过如此了吧?”
“如果是老师的话,某家相信大汉朝早晚有一天会超过三代之治的。”高尚吹了一波董明。
杨修闻言没有说话,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沉默了一会儿之后问了一个很在意的问题:“豆子是要怎么吃?煮豆子?吃多了不难受啊?”
“榨油!”
“榨油?”
......
六月末,天气已经变得非常之炎热,宽袍大袖的穿在身上虽然潇洒,但的确是有些不舒服。董明倒是有心想要做几件大裤衩,小背心穿着,可理智还是让他忍住了。
整个六月份,除了军屯的事情之外,变法还是很稳健的进行着。钱庄开始发威,效果要比之前预想的还要好。
六月三十日,医院开张,董明也去随了一份贺礼。医院整体的运作模式跟后世的医院没多大差别,病人来了之后该排队排队,该挂号挂号。只是后世机械化的东西,眼下全都由人工来做。
但人工,却是最不值钱的。
眼下尚书台忙活了起来,转眼就要七月份了。虽然眼下受小冰河期的影响,气候有些反复无常,但是大方向上还是没问题的。
温带大陆性气候带来的夏季高温多雨,仍然准时的出现了。以前朝廷都是尸位素餐之辈,哪怕有想干实事的官员,也都在大潮之中学会了藏拙,学会了明哲保身。遇到了高温多雨的时候,谁也不当回事。
但是眼下董明肯定不会这么干,高温多雨意味着整个大汉朝境内,尤其是黄河、长江、淮河等大江大河都进入了汛期,一个处理不好就有可能会出现洪涝灾害。
黄河更是重中之重,眼下黄河虽然不像后世那样每逢汛期必决堤,但也差不了多少。所以在即将进入七月份的时候,尚书台又多了一个重要的工作。
防洪!同时还要防范因为高温,可能出现的旱灾!
“眼下咱们只能敦促地方,维修堤坝,然后派人时刻紧盯着。一旦有可能出现决堤的情况,就要立刻将百姓迁走。”
尚书台在开会,当先发言的就是沮授。
“难!故土难离,想要百姓迁走,这工作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只要没有真的决堤,这些百姓是不会轻易离开的。”田丰摇了摇头:“主要是真的迁走了之后,这些百姓的后续安置工作怎么办?朝廷拿不出好的办法,百姓肯定不会愿意的。”
“那是之前,眼下咱们还是能拿出来办法的。”荀攸这边接了一句,然后又道:“不过眼下最好的还是不要出现决堤的情况。除了敦促地方之外,咱们还要想办法看能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掉水患的问题。”
“办法肯定是有的,只不过眼下来不及了。”董明这个时候说道:“钱庄里钱,咱们第一件事就是要拿出来兴修水利设施。以洛阳为中心,向四周进发。最好能修建一条大运河,联通南北。”
“眼下该如何?”沮授问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早做准备吧。”董明揉了揉眉心道:“钱庄这边收购一批粮食备着,朝廷这边的平粮仓也随时准备开仓放粮。同时某家去太尉府一趟,跟伯喈先生商量一下,今年若是没有决堤便罢了,若是哪一个地方官的治下出了问题,还没有按照尚书台的条例安置灾民的话,就拿了他的官帽子。”
“这条例何在?”
“拿之前的天灾应对集,做一些修改就行。明日便报上去,尽早通传天下。”董明快速的交待。
“喏!”三人应诺。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11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