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修改完,请稍后……)
金旋向武陵传令了一道善待这些百姓的命令后,
便他在带着人继续北上。
随同金旋北上的廖立,看到金旋面色阴沉,忍不住劝说道:
“蔡瑁势大,主公行事还需多加考虑!”
心情沉闷的金旋,看了一眼廖立道:
“我自有注意。”
说着便加快脚步向北走去,
他们渡过已经浑浊的澧溪,又行了一段距离,
一条遥望无际的昏黄大江已经隐约可见,此时淡淡的水腥味也开散播过来,
金旋这时注意到在那江水在肆意这拍打着的堤岸上,正有一队士卒拿着工具,似乎准备掘堤,
就在这时对岸有一艘艨艟驶来,
随着艨艟上面令旗摇曳,堤岸上的士卒开始挥舞着手中的头,似乎将大堤掘开。
跟随在金旋身旁的几个武陵人见此情况脸色都是便的十分难看,
“郡守要阻止吗?”廖立问道。
还没等金旋回答:
一旁的金疾突然说道:
“叔父,侄儿观那堤上的士卒不多,要不我们冲上去将大堤夺下来,这样武陵便可免于水患。”
而跟随金旋而来的官吏们听到此话,皆是惊骇万分,纷纷出言劝阻道:
“郡守不可啊!”
“若是阻拦掘堤,江水慢灌江陵,到时候州牧怪罪下来,武陵承受不起啊!”
“是啊!”
众人见金旋不搭话,又调转方向,怒斥起了金疾:
“都尉要与南郡开战?”
“都尉这是要害我南郡啊!”
“郡守万万,不可听信都尉之言!”
而金疾听到官吏们如此言语,紧紧的握着拳头,咬牙切齿道:
“就算如此,也不能让南郡放水淹我们武陵,叔父快下决定吧?”
这时的金旋抬头看了看金疾和那些面露担忧之色的官吏们,
转头继续看向了大堤,默不作声。
“郡守?”廖立见金旋似乎要放弃了,眼神中有些失望,
“公渊,可知决堤之水的具体流向。”金旋突然开口问道。
“嗯?”廖立愣了一下沉吟道:
“当然之知晓,廖立可是武陵……
说道这里廖立神情一顿,瞪着眼睛问道:
“等等,郡守难道要在下游截流。”
当廖立见到金旋微微的点了点头,大惊道:
“洪水人力难挡,主公不可大意啊!”
却见金旋摇道:
“只管带我去,其他的不用管。”
见到金旋坚持,廖立无奈的点了点头,只得带着金旋向东南方走去。
而在路上金旋思绪百转,
对于水患之事,他并不是很担忧,
毕竟他可是拥有无尽方块的男人,区区洪水自然不在话下,
但真正让他不舒服的是那些大族的作为,
从那些逃难的百姓口中得知,
南郡的耕地几乎都被几大家族所占据,
如此严重的土地兼并还要从东汉伊始说起,
当初光武刘秀凭借世家起兵,
使得大汉的世家登上了功劳薄,
而汉朝政策上的改变,也渐渐失去了约束世家的能力,
使其进入了疯狂发展的阶段。
而在南郡世家的发展更是恐怖,
小族吞并土地,大族吞并小族,几番下来,
南郡最后只剩下了几个世家,将南郡的土地瓜分干净,
就算是刘表入主荆州,也不敢过多苛责这些大族,
只得和他们联姻,这才将南郡稳定了下来,
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大量的百姓失去了土地,
活不下去之能沦为这些大族的佃农,寻的一丝活命的机会,
而这些大族对于百姓成为佃农也很是高兴,
毕竟吞并了那么多的土地还需要人来耕种,
只需给这些百姓一点点的余粮,便能收获大量的粮食,何乐而不为呢?
因而这些百姓在南郡安定了下来,
可这才是苦难的开始,
刘表要出兵平定派叛乱,他还要防备北方的曹操,又需要抵抗时常骚扰荆州的孙权,
粮草问题便显得十分突出,
因而在荆州征收粮草,
富裕的南郡因为土地肥沃,耕地众多,自然是变为征收的对象,
可对于大族来说,从佃农收上去的粮食,在潜意识里已经是他们的劳动成果,自然不愿意交出去。
而刘表所掌握的势力又渐渐的强大,他们又不敢反抗,只能将这重担交给了自己家的佃农。
这下百姓的生活更苦了,可就算这样他们也只能咬着牙活下去,
不然他们能去哪里,
想想他们自己,也许一辈子也没有出过村子,
而消息闭塞的他们又能去哪里,
为了能活下去,有又谁敢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
逃亡那是最后的选择,可就算是逃亡,只凭借双脚能走到哪里去,
又能走多远,路上又有多少毒虫猛,山贼恶人,又会遇到多少群山恶水,哪里有安家之处。
因而在百姓如此考虑之下,他们留了下来成为了大族的佃户。
但事情总不会是那么简单的。
在这些大族统治南郡数百年中,
渐渐的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
那便是佃农也会生育,
佃农的人口开始慢慢增多,对于此事,大族一开始还是很高兴的,
毕竟在这个时代,人口就是财富。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加之南郡安定少有战乱,人口越来越多,
这就让这些大族高兴不起来了,
因为收上的粮食少了,在这亩产少的可怜的时代,
一家几口耕种一块数量巨大耕地,有时也很难满足大族的需要,
更不要说人口还在急速的增长,
虽然增长的人口也可以算作劳动力,可对比人口的消耗,
这些大族细细的算了一笔账,就算再次减少佃农的余粮,
最终也是亏了,
于是这些大族们不爽了:
以前的收益能让这我养好几个小妾,数百个奴仆,还能供我的儿子去读书,
现在佃农的人口增长了,
我要少养几个奴仆了,我爱妾的胭脂也要少买了,这怎么能忍,将老去没有的废物赶走。
于是大族下令直接将多余的佃农赶走,一开始赶走少量的人还行,
可赶走的人多了便出现了反噬,
毕竟这点土地是佃农们最后活命的机会,
要是将这点土地也丢失了,没了活命之资,那可真是要拼命。
更何况这些土地本就是从这些佃农手中巧取豪夺而来,
这样的做法更是令人记恨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11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