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刘璋心中哀叹一声,
毕竟他可以换,而这些掌控了郡中大小官员的大族,就算益州再换一个主公,还不得依靠他们。
更何况,金旋并不善杀,
尤其是金旋攻下江阳的消息传到益州,令益州的这些大族甚至惊讶,
虽然有很多谣言在蜀郡传播,但这些大族还是能得到确切消息的。
当金旋听闻金旋统领的南中蛮族并未在江阳大肆杀掠,
甚至还在南中周济百姓,
容善举,让益州这些大族放下心来,
同时也对金旋抵触不是那么高,甚至有些人有了异动的心思。
而这些,也是他无可奈何之事,
不过黄权向他建言,在蜀郡传递,金旋残暴的消息倒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虽然大族又自己的消息来源一时间难以糊弄住,
但普通百姓又能从哪里的得到消息,因而听到金旋要进攻蜀地,皆是害怕不已,
招揽士卒在此情况下也变的容易了许多。
刘璋越想越远,不知不觉中有些忽略了刘循,
还是刘循的一声呼唤,将他叫了回来,
看着自己的长子,刘璋无奈的点了点头,
如今他已经没有什么将领可以用了,
虽然这刘循不似他,没有仁爱之风,让他并不是很喜欢,
但平时他还是关注一些自己的长子的,
知道他喜欢兵事,还领了一个校尉之职,训练些兵将。
若用他防守倒也没什么,
只不过,刘循尚未及冠,用他是不是有些轻率了,
想打这里刘璋有些有犹豫起来,
犹豫了片刻,他最终还是同意了刘循的提议,
不过还给他派了黄权辅于他,并将益州新招的士卒交个他,
这才将事情安排下去。
想到有一只大军可以拱卫成都,
刘璋原本有些慌乱的心情,此时竟然安定了一些。
他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到自己的长子身上了,
又商议了一些事后,
这场议事也终于散去,
随着众官的离去,吴懿兵败巴郡失守的消息,也终于在这座西南第一大城中散播了开来。
蜀地千里唯富有一都。
虽然蜀地有是天府之国的美称,
但最富庶之处,反而是集中在蜀郡,
而蜀郡中最富庶的便这成都县,
自夏商开始,成都这座城池便屹立在此处,
乃是在这个时代少有的千年大城,
在这千年中,这座城池又经历了多少战火便不得而知了。
而今日城中的百姓,似乎又闻到了战火的味道。
尤其是在刘璋有心宣传,金旋残暴的情况下,
这座益州最富庶的大城中已经出现了一些慌乱的景象,
有些人甚至想要逃离这个地方。
而有些人甚至在怒骂,金旋,这个给他们带了灾祸的人。
所幸,城中的官员们安抚之下,言刘循公子亲自带兵前去防守,
这民心才安稳一些,
毕竟刘循是刘璋的长子,如此之人带兵前去防守,百姓们自然安定了一些,
但这其中也是一些就在益州生活的百姓才能放下心来,
还有一些人却依旧想要逃离,
然而人口是这个时代最为宝贵的财富,官员们哪里赶让人口减少,
用了些强硬的手段才将这些人赶了回。
在驱赶的同时,官员们惊讶的发现,这些想要离开的大多都是三辅之民。
有些疑惑不的官员向这些三辅之民询问原因,
这才明白,这些三辅之民,皆是经历战乱之苦的百姓,
那三辅之地,先遭到了董卓之乱,
后董卓死后,西凉兵无人辖制,在三辅四处为祸患,
后李傕控制汉帝,又为乱三辅。
李傕死后,西羌又来肆虐,
在多凡混战之下三辅百姓苦不堪言,只能四处逃命,
而益州这富庶安稳之地,便成为了他们目的之一,
当时的刘焉也算仁德,又或是与益州本地大族斗争,而缺少外部力量,
因而将这些三辅百姓全部接纳,安置。
又从中招揽士卒组成东洲兵,
三辅百姓为了报答刘焉的恩情,亦是愿意为刘焉驱使,
最终帮助刘焉坐稳了益州牧的职位,
可惜好景不长,刘焉去是,刘璋继位,导致益州的权利又落在了本地大族的手中,
而三辅百姓在益州再次受到了压迫,
甚至东州兵也因待遇问题而反叛,
见东洲兵如此模样,自然对三辅人好了一些,可就算如此他们身为外来人,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而如今益州又将陷入战火之中,
往日战乱的景象又从每个三辅百姓的脑海中出现,
若是战事起,他们这样的外人自然是沦为炮灰,如何不会想着离开。
至于离开后去哪里那,很多人赶到迷茫,
所幸,在益州官员的阻拦之下,他们也无法离开蜀郡,
只能用这种说法安慰自己留在益州,
可就算如此,还是有一些人离开的益州,
随着这部分人的离开,益州的情况也开始天下传递开来,
而第一个得到这个消息的正是北方汉中的张鲁,
张鲁得到此消息并非从百姓口中得知,
而是从安插在益州的奸细得到的。
甚至在金旋攻破巴郡,吴懿消息传到蜀郡的第二日晚上,
张鲁便得到了这个消息。
当时他的正带着五斗米教的信徒,在擂鼓山祭祀张祖天师,
这个消息,一道他的手中,
往日平静的他,再在不能冷静,匆匆结束祭祀,
便带着士卒返回汉中。
而他之所以这么关心刘璋,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11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