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航南极圈(M)~普里兹湾和西冰架印象
潜龙率领和中国南极科考队乘坐着特大型极地科考船“东方红极地十号”在普里兹湾停泊了一个星期,全体科考队员在中山站进行了短暂两天的休整后,潜龙安排留下了一些队员在中山站进行其他科考项目的工作后,便带领着自己的得力学生和科考助手李旭扬及其他科考队员应邀赶赴俄罗斯在南极的和平科考站进行周边环境的联合环南极极地科考活动。
时值十一月二十号,潜龙带领大家登上一艘前往和平科考站的澳大利亚中型考察船。特大型极地科考船“东方红极地十号”将在普里兹湾执行完后续的一些基础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生物种群资源探查、海洋环流及冰川科考等任务后再与他们会合。
普里兹湾是南极洲印度洋扇形区的重要海湾,位于南极大陆东南部,是世界第三大海湾,仅次于威德尔海和罗斯海。其地理经纬度坐标大致为南纬65°58';和东经72°59';之间。
普里兹湾的地质特征独特,主要表现为有冰川活动,普里兹湾是兰伯特冰川的入海口,冰川侵蚀作用显着,形成了广阔的埃默里冰架,这是南极洲最大的冰架之一。
在地壳结构科学考察上,通过对该区域的地质研究显示,其地壳厚度和结构具有复杂的变化,受到了冰川活动和海流侵蚀的共同影响。
通过对该湾海底历史沉积物的记录研究可以了解到普里兹湾的沉积物主要由海洋生物遗体、陆源物质和冰川搬运物质组成,这些沉积物记录了气候变化的历史信息,如温度、盐度和海平面的变化。
普里兹湾是南大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海洋资源丰富并且多样。
在生物资源上,普里兹湾是南极磷虾的重要栖息地,磷虾是南极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为海豹、海鸟等高营养级捕食者提供了食物来源。
这个海湾中生活的鱼类具有多样性,据估计,普里兹湾及其周边海域生活着大约200种鱼类,其中88%为南极特有种类,这些鱼类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普里兹湾的潮汐特征表现为全日潮和半日潮的混合型,潮流比较弱,但在埃默里冰架前缘观测到比较强的潮流(大约11cm/s),这种特征与冰架厚度和海床深度的突变密切相关。
普里兹湾在科学研究价值上,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成为了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区域。
这里的沉积物是气候变化的记录史,通过对普里兹湾沉积物的研究,科学家能够获取过去气候变化的详细记录,为理解全球气候系统的演变提供着重要参考。
在生态系统监测上,该区域是南极生态系统的关键区域,对其进行长期监测有助于评估南极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总之,普里兹湾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地质和生物资源,以及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而备受关注。无论是冰川地质、沉积记录,还是海洋生态系统,普里兹湾都是南极科学考察的重点区域,对全球生态保护和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普里兹湾的气候特点受到其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的显着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普里兹湾地区气温极低,属于典型的极地气候。冬季气温通常在-20°℃至-30℃之间,极端低温可以达到-40℃以下;夏季气温相对比较高,但仍然在0℃以下,平均温度在-10°℃至-15°℃之间。
普里兹湾的降水形式以降雪为主,但降水量非常稀少,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0毫米左右,属于极度干旱区域,与撒哈拉沙漠相当。降雪时多伴随着强风,容易形成暴风雪和吹雪天气,对户外野地的科考活动展开进行会造成影响。
普里兹湾地区常年受到西风带的影响,风速比较大,尤其是在冬季。沿岸地区常见下降风(Katabaticwind),这种风由内陆高原地区的高密度冷空气沿坡面下滑形成,具有强烈和持续的特点。此外,由于该区域靠近南极大陆,强风和暴风雪天气频繁,几乎每年持续4个月以上。
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上,普里兹湾的气候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其冰川和冰架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区域气温的波动。例如,埃默里冰架的消融速度是评估全球变暖的重要指标之一。
普里兹湾的气候以低温、干燥和强风为显着特征,这些特点与南极大陆的整体气候特征一致,同时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具有独特的气候变化记录价值。这些气候条件对生态系统、冰川活动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在航行的最初几天,海洋还算平静,阳光洒在灰蓝色的海面上,像是给大海披上了一层闪烁的纱衣。年轻的科考队员们兴奋不已,他们站在船头,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李旭扬作为科考助手,忙着调试各种小型监测设备,确保到达和平科考站后能立刻开展工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一些年轻的科考队员们围坐在潜龙身边,听他讲述着以往南极科考中的奇闻轶事。其中一个叫晓妍的女学生问道:
“沈队长,听说南极的磁场很奇特,会影响仪器设备的运行,我们这次有特别的应对措施吗?”
潜龙笑着回答:
“这是我们的老对手了,我们已经对所有的关键设备都做了磁屏蔽处理,并且准备了很多校准工具,就算遇到磁场干扰,我们也能够应对自如。”
随着考察船的继续前行,天气逐渐变得恶劣起来。狂风呼啸着,海浪如同一头头怒吼的巨兽扑向船只。考察船在海浪中上下颠簸,许多队员都开始晕船。但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没有一个人有丝毫退缩的想法。李旭扬一边稳住自己,一边继续检查设备,他深知这些设备在南极环境下的珍贵性。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11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