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微服(下)_严党清流之间的第三种活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wap.11ei.com

王畿捋须微笑:"我等专候于此,果然等到你了。"他指了指身旁空着的蒲团,"看来你终究明白阳明公真传。"

"二位师叔就别取笑学生了。"陈恪笑着入座,指尖触到蒲团上熟悉的竹篾纹理,"此番回浙,先来看望老师,明日就得去杭州赴任。"

茶烟袅袅中,周夫子突然将戒尺横在陈恪面前:"伸手。"

屋内霎时一静。

常乐瞪圆杏眼,珍珠耳坠随着动作轻晃;钱王二老交换了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唯有那位陌生文士依旧从容斟茶,青瓷壶嘴倾出的水线稳如悬针。

陈恪毫不犹豫地摊开掌心。

"啪!"

戒尺重重落下,红痕立刻浮现在白皙的掌心上。

常乐倒抽一口冷气,却见陈恪嘴角含笑,连眉毛都没动一下。

"这一下,打你当街殴伤命官。"周夫子声音嘶哑,"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岂能如莽夫般逞血气之勇?"

"啪!"

第二道红痕交错浮现。

"这一下,打你擅调卫所兵。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是戚继光该考虑的事,不是你个七品文官!"

钱德洪突然抚掌:"打得好!"他转向那位青衫文士,"文长兄,你看这小子可还堪造就?"

陈恪瞳孔微缩——文长?徐渭徐文长?那位与唐伯虎齐名的江南才子?

青衫文士终于抬头,面容清癯如竹,唯有一双眼睛亮得惊人。

他放下茶壶,从袖中取出卷轴徐徐展开:"《台州保甲法实录》,我看了三遍。"声音如金石相击,"第一遍见其智,第二遍见其勇,第三遍..."他忽然指向陈恪心口,"见此间一点赤诚。"

阳光在徐渭指尖凝成光斑,陈恪恍惚看见自己当年在金华乡塾背诵《大学》时,周夫子也是这样点着他的胸口说:"学问不在口舌,要在这里生根。"

"徐先生过誉。"陈恪深深一揖,"学生不过遵从本心。"

"好个'本心'!"钱德洪突然拍腿大笑,"当年在白鹿洞,这小子辩倒满座举人时也是这句!"他转向徐渭,"文长兄,你八次乡试不第,不如跟着这小子去会会那些'两榜进士'?"

徐渭青衫袖口微动,茶汤在盏中荡出涟漪:"漕粮改银如虎口夺食,严党、清流、豪强..."他每说一个词就放下一枚铜钱,最后三枚叠成危险的三角,"陈大人真不怕粉身碎骨?"

茶烟在四人之间缭绕,陈恪的目光扫过众人:周夫子紧握的戒尺,钱王二老期待的眼神,徐渭看似随意实则紧绷的指尖。他突然笑了,从怀中取出那卷《漕运则例》抄本,轻轻压在铜钱堆上。

"知行合一。"陈恪的声音很轻,却让茶烟都为之一滞,"学生只知此事该做,便做了。至于成败..."他忽然想起隘口血战那日,八十轻骑冲向倭寇时卷起的烟尘,"但求无愧于心。"

徐渭眼中精光暴涨,突然将三枚铜钱扫入袖中:"好!徐某就随大人走一遭。"他起身时长衫带风,案上茶盏却纹丝不动,"倒要看看是他们的算盘快,还是我的笔刀利!"

常乐悄悄拽了拽陈恪的袖子,杏眼里盛满惊喜。

她太明白徐渭的价值——这位狂生虽无功名,却是东南士林公认的"无冕状元",历史上连胡宗宪都曾三顾茅庐请他入幕。

周夫子弯腰拾起戒尺,轻轻放在陈恪掌心:"带着它。"老人突然咳嗽起来,枯瘦的手却握得极紧,"记住,打手掌心最疼,因为连着心。"

陈恪喉头滚动,竹篾的纹理突然变得无比清晰。

知乎问题《什么是真正的师承》下的高赞回答闪过:“当老师给你的最后一件礼物是戒尺时,说明他教会了你自律”。

"学生谨记。"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11ei.com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