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biquxsw.cc,清山变 !
第48节 中俄纠葛(1)
以下数节的文字中,简单的介绍一下中俄两国数百年来的往复纷争。
这样的文字即便是必须的,在作者看来,也难免枯燥和乏味,但同时又是不可或缺的。特别要说明的一点是, 历史上的一些地名、词汇,对于如今的国人,可能过于疏远和陌生了一点。所以,希望下面的几节过渡性的文字,不会令人产生厌恶的感觉。
权且做一次文抄公,把我所能展示给读者朋友的文字,尽数罗列其上,让大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也好知道,在一个半世纪甚至更久远的年代之前,在中国关外广袤的黑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什么事。
***********************************
黑龙江古称阿穆尔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内河,而中俄纠纷,也多由这条河而起。顺治七年,有一个叫哈巴罗夫的俄罗斯军官,带着138名士兵组成的先遣军,进入黑龙江流域,并且给顺治皇帝上了一份国书,内容荒诞不经,以老虎吃天的口吻写到,“……要博格达汗率领他的氏族、部落和全体的人,接受全俄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大公的统治,永远做奴隶。……博格达汗本人和他的同族,应当向沙皇进攻金银,宝石和刺绣织物,如果博格达汗率领他的氏族和全体人员服从全俄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大公的统治的统治,沙皇将派军队来保护他们。”
“……如果博格达汗率领他的氏族和全体人员不服从沙皇,不向沙皇交纳实物和交出人质,那么,耶罗非(就是哈巴罗夫本人)应当率领服役人员和渔猎人员去秘密的用战争镇压他们。……把他们统统杀死、绞死、毁灭掉。打到最后,把他们的妻子、儿女抓起来做俘虏,如果这些没有交纳实物的人都服从了沙皇,那么就让这些人按照他们的宗教信仰宣誓,要他们一个一个的发誓,接受沙皇的统治,处于终身纳实物税的奴隶地位,保证他本人和他统治下的人年年交纳实物税。”
仅凭140余人的小军队,居然向拥有着一千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数千万计人口的泱泱大国的国君宣战,这似乎是痴人说梦一般的文字,居然也就是真实历史中的真实故事。从顺治皇帝以下,对这样一份文字自然不会理睬,这并不是存在着惧怕或者无力与沙俄兵戎相见的心里和军事实力,而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国内政局未稳等其他因素。
哈巴罗夫以为中国人怕了他,依仗着先进的作战武器,在黑龙江流域做尽了坏事,甚至以人肉为食,罪行令人发指,一直到康熙二十一年,沙俄人的军事据点已沿黑龙江一直修到入海口,中国方面认为,关外和沙俄接壤的领土问题,已经到了不能不断然处置的时候了。
于是,从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首批开赴黑龙江的1000名清军,在名将萨布素的带领下进抵瑷珲城,与俄军正面对峙。俄军慌乱之下,谣言四起,有的说,中国派来了9000人,带着可以吃20年的食物;有的说,清军有15,000人攻打雅克萨,更多的人攻打尼布楚;还有 人说,有15,000人开向雅克萨,25,000人开向尼布楚,还有一万人从水路到来。这五万人带着可供3年之用的物资。
谣言满天飞,沙俄方面乱了手脚,清军乘势而动,不到半年的时间(截止康熙二十三年初),全部黑龙江流域,包括各支流内俄罗斯侵略军多年经营的据点被尽数拔除,俄罗斯人第一次尝到了毁灭性打击的滋味!
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双方坐下来,开始在谈判桌上解决彼此争端,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条约的内容是很容易查到的,不缀)。
这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条约》,换来了黑龙江流域一个半多世纪的和平年月,但对于沙俄方面来说,孜孜以求的,或者说,于《尼布楚条约》中始终不能认可的一款,就是未能争取到在黑龙江江面上自由航行的权利——早在彼得大帝的时候,俄国政府曾经就‘俄国应具有哪些必不可少的海岸据点’展开讨论,其中,黑龙江作为第一层次的战略要冲,就被提到了台面上;后来的叶卡捷琳娜二世也力主占领黑龙江。她说,“如果阿穆尔河作为一条能往堪察加运送粮食的方便道路而为我所利用的话,那么占有这条河流,对我们极为重要。”
沙俄的历史学家米勒在1741年更是直言不讳的指出,“尼布楚条约的不利之处是没有使俄国取得阿穆尔河的自由航行权。”
嘉庆四年,一些俄国商人仿效东印度公司,成立了一家俄美公司,并取得了掠夺阿留申群岛和沙俄在北美洲资源的垄断权,这个公司的目标是:将包括加利福尼亚的北美洲西海岸、夏威夷、库页岛南部、以及阿穆尔河河口进一步作为俄国的殖民地,加上俄国已有的堪察加、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使俄国成为北太平洋的霸主。
但其中有一个极大的问题:沙俄在堪察加和北太平洋的这些新殖民地与俄国本土之间的路程遥远,而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漫长而艰难的西伯利亚运输线,外兴安岭以北的陆路布满峻峭的山脉,横断峡谷、大片大片的荒芜土地和冻土苔原,从雅库茨克通向鄂霍茨克之间的数千公里路程,就是铺设最原始粗陋的羊肠小路也无法直接通达,致使用牲畜驮运一普特(普特是沙皇时期的重量单位,一普特是16.38千克)粮食的运价高达十五卢布——这是俄国商人不能接受的。
除此之外,另外有两方面的制约因素,导致了俄国在对于黑龙江的问题上,始终未能下大力气加以探查和整理。第一是在雍正五年的七月十五日和同年的九月初七日,中俄两国分别签署了《布连斯奇界约》和《恰克图界约》,后者更附带了一份《喀尔喀会议通商订约》,使得两国陆上的边境贸易成为可能;等到了乾隆五十七年,双方重新修订了《恰克图市约》。进一步加强了两国边境贸易的正常行进(以上几份条约,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下载来看。在笔者看来,到嘉庆年之前,中俄两国的邦交,还算是比较正常,而且是合乎两国利益的。关于这两份合约,后文还会有详细的说明)。
因为这些条约的签订,俄罗斯商***发横财,到远东去,和中国人做生意,成为了时髦、又有大把利润可图的好事,举国欣然之下,自然的,再要派人、拨款,甚至冒着违反两国公约、得罪中国政府的代价,勘察黑龙江,就是很不合时宜的举动了。而那些在伊尔库茨克和恰克图获得滚滚财源的商人们,生怕惹怒了中国人,导致对方关闭恰克图市场,便大肆宣扬,说阿穆尔河不利于航行的种种言论,政府无奈,只好中止。
另外一方面的原因,就比较可笑了。一直到尼古拉一世登基之前,俄国人始终弄不清楚,黑龙江是不是有出海口的一条河?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前后,俄国人的大量档案资料也没有明确说明,阿穆尔河的通航情况和各段河道的数据,乾隆四十八年、五十八年,分别有法国航海家拉比鲁兹和英国航海家布劳顿的两次勘察结果如出一辙,得出的结论都是:萨哈林(就是库页岛)不是岛屿,而是半岛;阿穆尔河河口向北没有畅通的入海口。因为这样的勘察结果,阿穆尔河作为通往堪察加水路的经济价值就大幅降低了(一直到道光十年,中俄两国于彼此的了解和研究都少得令人咋舌,这一部分内容,详见后文)。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11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