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抚弦弄清影_行走大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11ei.com

在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长河里,宋朝是一道非常明显的分水岭。

在它之前,无论汉朝饮食、魏晋饮食,还是隋唐饮食,统统都属于古代,跟今天的饮食习惯和烹饪手法差别太大。

只有从宋朝开始,杯盘碗筷这些餐具才逐渐齐备,煎炒烹炸等烹饪手法才基本完善,“现代化”的进食方式在宋朝才完全定型。

北宋时期出现的煎炒烹炸,只有个别少数能在高档的酒楼中才出现,并没有普及到平民当中。普通的饭馆酒肆大多数是以煮和炖为主。南宋之后才逐渐为百姓所知。

所以韩清在军营里吃的各种炖菜,煮的食物,还有就是炊饼、烧饼、烙饼等,陈冰张原等众人拉着韩清出来打打牙祭,让韩清终于可以换换口味了,同时也看看宋朝人的生活。

待众人吃饱喝足,一帮人说笑着要去那勾栏瓦舍,找几个粉头儿乐呵一下,韩清也想跟着去看看这宋朝的娱乐场所,被张原劝住了。

“韩医官,你现在身子骨还未长齐全,这些地儿还不是你能去的地方,你和陈冰一起转转吧”。说罢冲韩清扬了扬眉毛,戏虐的一笑,和众人就朝着集市后面的风月场所而去。

陈冰因为身上还有伤,去那风月之地恐怕是施展不得,于是便和陈冰在街上闲逛。

二人一路走走看看,听着陈冰介绍这城里货品价格和城外榷场的价格相差之大让韩淸乍舌,很多人都想着去城外做榷商,无奈各种审批手续资质都不过关,那些有门路的人才能拿到符计牙牌和买卖手续。

正在边走边聊,便听到一阵的琵琶声传来,循着声音望去,看到的是二女正在当街卖艺,旁边桩上拴着一匹马,马背上还挂着二胡和一柄红穗长剑。

其中一个年长一些看着十七八岁的样子,身着淡绿衣裙,峨眉淡扫双眸似水,面上不施粉黛却带着淡淡的冰冷,面容艳丽无比,一双凤眼媚意天成。

玉手轻挑银弦,双手在琵琶上拨动着,声音宛然动听。

此女面前放着一个盒子,里面扔了一些铜钱,路过的人偶尔驻足听听就走了,旁边一个年纪看着十二三的女孩儿,身着粉色衣衫正坐在侧面吃着面饼。

韩清对此比较吃惊,吃惊之一是这卖艺的二人居然有马?要知道在北宋时候是很缺马的,就因为缺马导致北宋的步兵在对抗草原牧族的骑兵吃了极大的亏,澶渊之盟设立的榷场,宋朝明令不准交易铁器给辽国;辽国明确不准交易马匹给大宋,双方就是各自抓对方的痛脚。

这卖艺的两位女子居然有马,就如同在北京的南锣鼓巷看到过几次开着捷豹保时捷摆摊的。

韩清吃惊之二是,这女子明明是个绝色美人,带着一个年幼的女孩儿闯江湖,怎么不见到军痞流氓恶霸来欺负啊?

于是他就问问陈冰能否看出门道,大宋的治安真的这么好吗?

陈冰指了一下女子左手袖子上绣的一只蓝绿色的孔雀,明显的随着袖子的摆动上下纷飞,又指了指马屁股上的军印,低声悄悄告诉陈冰:

“一看就知道是雀武卫的人,谁敢打主意?”

“雀武卫?这是干什么的?”

“雀武卫乃是柴郡主协助杨大帅抗辽时成立的。咸平二年冬辽军攻到遂城,城小而无准备,辽军攻城又很急,合围攻城数日,柴郡主收拢一些会武艺的女子起名叫雀武军,协助夫君守城。

后来官家念及雀武军的忠勇,便将雀武之名号一直延续下来改为卫,招募的都是会武艺的精壮男子女子”。

陈冰看看那女子弹奏琵琶,又接着说:“雀武卫仍旧是柴郡主管辖,柴郡主为周世宗柴荣之女,过继给太祖被敕封皇御妹金花郡主;柴郡主从小是被太祖恩养,夫君又是杨大帅,谁敢惹雀武卫?殿前司的捧日、天武、龙卫、神卫这上四军都要给三分薄面的”。

韩清听明白了这雀武卫由来,看看这俩女子的携带的行头,又奇怪的问陈冰:“雀武卫的人怎么会街头卖艺?”

“或许是千里寻夫?家道中落?迫于生计?”陈冰也不得而知的回答。

韩清看那女子停下来歇息时候,走上前作揖行礼道:“这位美女娘子,我是路经此处被琴声吸引,但是身上却无半文资助,容韩某奏两只曲子做为听琴的回报吧”,说罢指指马背上的二胡。他知道这时候称呼女子为娘子,要是喊个小姐估计就被大耳刮子抽死了。

在这个时代叫人家小姐是妓女的意思。这常识还是在前世设计游戏对话时候才知道的。

那女子在歇息的时候看见韩清走上前来,已经是满脸的警惕,听到叫她美女阿姊皱了皱眉头,狐疑的看看韩清,又看看韩清后面的陈冰。

感觉这唇红齿白的少年不像是有恶意的,便没再说话,放下手中琵琶取了二胡来交给韩清。

韩清摩挲着手里的二胡,深深地做了个呼吸,压抑住心里的悲伤。

在前世的时候,韩清自幼就被父亲强迫着学马头琴,在考到八级水平的时候,由于奶奶的极力反对戛然而止;反对的原因是学学就行了,但是不能把孩子培养成拉弦子的,韩清那是第一次听到拉弦子这个名词。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11ei.com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