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贾代儒送来教学书和扩展书,他也可以办起一间小小的阅览室开拓孩子眼光了。
有穆渲送来《司晨谱》,数量之多,足够每个孩子发上好几本,穆渲的意思是多的可以发给以后入学的人。总而言之,他想让新野县的人牢牢记住他编写了一本叫《司晨谱》的书籍。
其中贾赦送来的包裹最大最多,他没送贵重的东西而是将宁荣二府主子、得脸的下人的旧衣服全部清空都邮了过来让他帮着处置。
王繁哭笑不得,哪怕荣国府得脸下人穿的衣服也是绫罗绸缎,他的学生平时哪里穿的了。
帮忙整理东西的老厨娘一打开装衣裳的包裹眼珠子都不会转了,都说贵人身穿绫罗绸缎,可她哪里能想到衣裳能漂亮到这种程度。
情不自禁摸着一件衣裳,紧接着老脸焦红一片,她手粗糙,刮滑丝了。
这这老厨娘结结是巴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王繁看了一眼那件衣裳,一件秋香色袄裙,于是便道,这件颜色倒适合你,你拿去穿吧!
老厨娘慌忙将袄裙往怀里一搂,脸上露出喜悦之色,这颜色鲜艳,正适合我家小女儿穿。
王繁愣住,秋香色是一种复色,比鸭蛋青多了一点暖黄之色,一般都是中老年人才会穿的颜色。
老厨娘的小女儿不会是个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吧!
看着对方一脸的褶子,他怀疑着。
老厨娘哪里知道因为她的话让王繁误以为她家小女儿是个老姑娘,她是当真喜欢那件秋香色的袄子。有种秋收的颜色,看了就让人满心欢喜。
干咳两声,王繁觉得不该恶意想人家女儿,于是拿出一件月白色的适合年轻姑娘穿着衣裳说,这件应该更适合年轻女孩穿。
谁知老厨娘只看了一眼就瞥开眼,显然十分不喜欢月白色。白擦擦的,颜色寡淡,小寡妇穿还差不多。她心下腹诽王繁的眼光。
可能觉得自己做的不太妥当,老厨娘忙指着一件绿油油的衣裳说,那件油绿色的衣裳极衬先生您。
王繁看了看那件衣服,又看了看自己身上鸭卵青色长衫,觉得还是自己身上的衣服好看。那么绿,真不知道它的前任主人是谁。阳光一照又绿又闪,一旦出现在街头绝对是街上最靓的崽儿。
贾赦送来的旧衣服极多,王繁的祖母、叔伯婶娘、堂兄弟姐妹、侄子侄女也各挑了一件,让他郁闷地是王家的审美和老厨娘无限趋同。
那间油绿色的衣裳现在穿在他大堂兄身上,他那个堂嫂还不住地夸衣裳好看又衬人。而他堂嫂则穿着一套青葱色的裙袄,两人站在一起就和两根大葱似的。
咱老农民就喜欢绿色。最后他爷爷总结道。
王繁望着一屋子绿,一言难尽,好在他的几个侄子在他的建议下选择了竹青、石青等颜色的衣裳。
贾赦送来的衣裳里绿色的不多,几乎都被王繁家给挑完了,剩下的衣裳上刺绣精美,老农民哪个敢穿?于是他干脆将这些衣服卖到了县城的绣坊里,那些衣裳都是京城流行过的料子,有些还是内造的料子,上面的刺绣花样也是县城没有的,倒也卖了一笔好价格顺带还换了一批实用性更强的棉布、麻布和棉花。
剩下的钱正好用来买肉买蛋,多的还买了一头正在产奶的母牛。
第110章
李大娃一脸梦幻地捧着发放的书籍往家走,足足300页的书颇有几分重量,但他双手高高托举起书本。和他保持同样姿势的还有他的同窗们,书是金贵的东西,一本薄薄的手抄三字经都要300文,何况这么厚一本,没想到先生不但教他们知识还给他们发书。
特别是书上还有彩色图画,一只只大公鸡画得雄赳赳气昂昂看着就喜人。
回到家,在院子里搓麻绳的他奶一眼就看见他手上的书。
大娃,你拿得啥?李奶奶觉得自己一定看错了,他孙子手上怎么可能有书呢。
是书,先生发的书!李大娃大声说,先生说等学完这本书就能过上天天吃鸡蛋的好日子了。
李奶奶几步窜过来,眼睛紧紧盯着他手上的书,嘴里不住道,哎呀呀,这得多少钱!
李大娃抿着嘴,先生送的,以后要教我们认完上面的字,让我们好好保管好书不能弄坏弄折了。奶,你扯块布给我做个背包吧!专门装这本书。
中!李奶奶立刻同意了。
李奶奶连夜做了个背包给大孙子装书,转头,只见他孙子皱巴着一张脸回来了,奶,你教我针线吧,先生说让我们自己做自己的衣裳鞋袜,先生准备好了布,以后大家要自己穿自己做的。
李奶奶张大了嘴,啥?
李大娃又重复了一遍,王繁经费有限能够提供校服鞋袜已经靠贾赦赠送的那批旧衣裳,自然不可能再雇人做衣裳。干脆让学生自己学针线,自己做自己的。倒不是不能将布拿回去让家长做,只是有几个学生在家被忽视得厉害,把布发回去极可能被他们母亲拿去做别的,因此他干脆不管学生性别,一律自己学做衣裳。
反正他开的是蒙学堂,不收束脩,要是不愿意大可以把自家娃领回去送到别处上学。
为此他专门开了一节缝纫课,老厨娘也过了回当先生的瘾。李大娃没学会,回家继续和他奶学。
李奶奶有心不让大孙子学针线,李大娃立刻就闹开了,他要穿新衣服,要和同窗穿一样的。
想到自家的条件,给大孙子置办一身棉布校服需要不少银钱,特别是听说校服还有冬装,她立刻忽视了大孙子的性别。
其实男孩学学针线也没啥,她年轻时听说有些地方还有男绣娘呢,绣出的东西都能进贡。
当然也有实在不愿让自家孩子学针线的,对此王繁也不说什么,他们自己给孩子置办一身同样的衣裳就是了。面料县城就能买得到,方便得很。
除了学生,王繁专门给知县送了一本《司晨谱》,一方面是穆渲的托付,一方面是因为他觉得人工孵蛋技术可以通过知县快速铺展开。
果然,知县一开始还不以为意,在听说四门馆人工孵出几千个小鸡后眼睛都快要瞪出来了。
当真?知县的呼吸急促了几分,但凡做官没有不在乎政绩的,新野县不好不赖,想有作为很难。他已经当了六年知县,次次考功都是平常,万一九年通考不称职的话他这辈子都升官无望。
虽然他是举人出身,一路从不入流的官做起,能在知县上告老还乡已经是举人最好的结果。可是如果有可能他还是希望能够更进一步的。
学生亲眼所见。王繁肯定道。
编写这本书的就是四门馆诸学子,他们亲自孵出三千多只小鸡,学生离开前听说四王爷也在令人人工孵蛋,不只是鸡蛋,还在孵化鸭蛋、鹅蛋,只是后两种孵化方法还在摸索中没有写进书里。
王繁的话却让知县看到了另一面,在新野县大力推广人工孵蛋的心思越发迫切。他希望能够因为在一县推广人工孵蛋而入四王爷的眼。
诚然,四王爷比不得太子,也不似三皇子一样母妃是贵妃,可是在知县眼里已经天潢贵胄了。
虽然心情迫切,知县却也足够谨慎,将《司晨谱》看了一遍后自己先孵起了鸡蛋,他夫人见他天天在外院呆着还以为被小妖精缠住了,冲进去一看,一整炕的鸡蛋。
而她的夫君正拿着一枚鸡蛋对着光照着,脸上露出痴汉般地笑容。
热死了,又不冷还烧炕,不浪费柴吗?知县夫人推开门一阵热浪袭来。
嘿嘿。知县看见蛋里血丝,嘿嘿笑着,小心的将蛋放回炕上,才轻声回答他夫人的话,它们怕冷。
知县夫人不禁打了个冷颤,没好气道,感情你在玩鸡蛋,我还以为你被小妖精勾着了,你说说你多久没回内宅了。
知县望着满炕的鸡蛋,语气温柔,可不是小妖精吗?一炕的小妖精,孵出来更迷人。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11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