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第周端着讲义来到教室,他不是讲师,更不是教授,仅仅是一名助教而已。
童第周在复旦大学读的是心理学,这个专业可不好找工作。他没有靠山,也没啥名气,好不容易求陈布雷介绍了一个工作(北伐期间国党总司令部政治宣传处中尉),童第周不适应这里乌烟瘴气的斗争,只干了一个多月就辞职了。
紧接着,童第周又在家人的介绍下,去了浙江桐庐县当科长。这个职务的工资至少有80元,但县长欺负他年轻,每个月只给30块大洋。
如果是单身汉,每月30元薪水倒还过得滋润。可童第周很快结婚了,妻子正在读书,又生下一个女儿,一家三口过得极为困难。
没有办法,童第周写信求以前的老师帮助,终于得了个中央大学助教的工作,日子稍微还过得去。
童第周放下讲义,把黑板擦干净,又摆放整理好这节课的实验器材,只等着教授来上课。
教室里的学生却突然吵嚷起来:
“大新闻,大新闻!”
“什么大新闻?”
“周先生每年捐款12万元,资助80位学生留洋欧美。”
“真的假的?”
“哪还能有假,报纸上登得清清楚楚。”
“快给我看看。”
“天啦,全额资助的留学生,不仅提供路费和学费,每月还有5元钱的津贴。”
“5元也太少了吧?”
“5元钱是少,可20个学生加起来,一个月就是100元,三年下来就是3000多元。”
“能提供学费和路费就知足吧,每月5元的津贴可有可无。就算是获得了勤工俭学名额也不错,包来回路费和前两个月的生活费,还帮忙联系俭学工作。”
“马上就毕业了,我想去上海试一试,说不定就能考上呢。”
“我也去!”
“不过要交3元钱的报名考试费。”
“当然得交钱,不然阿猫阿狗都去碰运气,别人出试卷都出不过来。”
“……”
童第周听得稀奇,走过去问:“你们在说什么留学?”
“童老师,你自己看吧。”一个学生把报纸递给童第周。
童第周详细把文章读完,不由赞叹道:“周先生真是位大教育家,舍得花这么多钱资助求学者。”
“那是啊,每年12万元。啧啧!”学生连连咋舌。
就在此时,教授突然走进来,提醒道:“安静,上课了!”
童第周连忙跑去站在讲台侧面,心里却记挂着留学基金的事。他也想去考考,即便拿不到全资名额,能勤工俭学也是好的啊,总比连船票都买不起强。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11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