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初到长安_汉秋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wap.11ei.com

两天后的下午,我和钟离赶着牛车到了长安城的灞城门,作为大汉的帝都,长安的每座城门都有巡防营的官兵把守,仔细检查人员的传信凭证,进入外城的城门,还要经过瓮城再过一座城门才算进了长安城。入城以后正对面就是气势宏伟的长乐宫,与未央宫、建章宫并称汉代三宫,长乐宫是在秦离宫兴乐宫的基础上改建而成,以长久快乐之意取名长乐宫。最初为高祖刘邦的居所,后为大汉太后的居所。钟离对长安城非常熟悉,入城之后沿城墙先向东,然后向北,将长乐宫高大巍峨的宫殿甩在身后。他赶着牛车经过了清明门、宣平门,最后在长安城东北角楼处向左一拐,然后向西到了洛城门后继续向左一拐向南走了大约两百米,停在了一个院门口,钟离观察了一下,吹了两短一长三声口哨,推开院门将牛车赶进了院子。

钟离返身将院门关好,对我说道:“长安不比其他地方,加上皇帝已颁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诏令,官府肯定特别留意陌生人的聚会,所以一路上我收到了墨霏派出的墨者给我的消息,知道了她的安排,我已按照约定通知了墨统领,她们在后院的上房等你,我去把牛车安顿好”。

我点了点头,拿起自己的背包穿过中厅向后院走去,刚进后院看见一群人站在正房的屋檐下看着我,一男七女一共八个人,七位女子分别是齐珏、墨霏、墨雨、魏玥、姬烟、徐紫烟和一位身材娇小玲珑的女子。男子个头不高一米七五的样子,长相儒雅,给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感觉。不用说这位男子一定就是大汉这个时期山阳齐家的家主齐柘,也是齐家自传世以来盛誉最隆的家主,站在他身边娇小玲珑,长相与齐珏非常相似,但是气质完全不同的女子一定就是山阳齐家的掌门大小姐,月光之门月魄的主人齐秦。

我走上前去,冲齐柘和齐秦深施一礼说道:“卫国见过山阳齐家家主、掌门大小姐”。

齐柘上下打量了我一眼,躬身还了一礼,脸上流露出一丝失望,我知道他为什么失望,相比于山阳齐家男女皆是人中龙凤,站在他们身边,我就像个丑小鸭。别说齐柘,就连身边的齐秦也是如此。不过多年的文化熏陶和自我修养很快让他们把失望的情绪收了起来,露出一副春天般温暖的笑容。

齐珏何等聪明,哥哥和妹妹一闪即逝的情绪哪里逃得过她的法眼,她笑着上前一步,拉起我的手说道:“赶了十几天的路,累坏了吧?别在外面站着了,有话到屋里再说”。

魏玥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兴奋,那股幽幽的香味瞬间沁入了鼻腔,某条神经立刻兴奋了起来,不过理智告诉我再多的思念也不能表现出来,至少不能在齐柘和齐秦的面前表现出来。齐珏按照事先商量好的说辞说服齐柘把月光之门月魄沉入了渭河,那么在他心里我就是齐家的姑爷,他是大舅哥,齐秦是小姨子。

正屋的摆设和大汉时期所有中产家庭的摆设有点类似,正对面靠墙的位置通常摆放一张黑色的条桌,墙上悬挂一幅代表家族传承的画作,条桌上摆放一些代表家族财富的器物,如果墙上的画作寄托了对先祖的哀思,还会摆放一只敬香用的香炉。这处院落是安平驿的掌柜租给墨霏使用,不可能让租客替自己敬奉先祖,就把这些东西收了起来。我们这些从现代回到大汉的人,除了我和齐珏知道应该敬奉何人,其他人都不知道该给谁上香,所以条桌后面的墙上空荡荡的。原本紧靠长条桌的方桌被她们摆到了屋子中央,方便围坐在一起讨论事情,虽然用起来方便,但是导致整个屋内的布局极不协调,有点不伦不类。

魏玥还是想当一个贤内助,她没有和我们一起围着方桌坐下,而是拉着徐紫烟去给我们准备晚餐。我们已经习惯了魏玥的这个角色,她不愿意委屈我们的胃口,拉上由徐菲抚养长大,可能继承了徐菲厨艺的徐紫烟给她打下手。

坐下后,齐珏给每人倒了一杯茶,对我说道:“原以为收到我的信报几天之内你就会赶到长安,殊不知你居然选择坐着牛车晃了十几天,这样做是想在路上厘清自己的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什么想法说出来听听”。

我点了点头,扫视了在座的所有人一眼,最后把目光落到齐柘身上。这是事先想好的策略,在大汉这个时代,主场的代表应该是齐柘这种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我们这些前往未来,又回到大汉的人最多算作他们的外援。对于大汉这个时代的理解,我们更多的是基于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和观点,而真正能够理解时代特征的人,应该是齐柘、墨凡和姬霖这些土生土长在大汉的人。所以我没有回答齐珏的问题,而是看着齐柘说道:“作为华夏七星的大脑,山阳齐家的家主自然明白当今皇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真实目的,我想先听听你的看法,以便看看我的想法有没有实现的可能”。

齐柘点了点头,低头想了一会说道,当然他说的是大汉时期的古汉语,为了方便读者阅读,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几个月前就有了朝廷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传言,朝廷对黄老之学的态度证实了传言并非空穴来风。甚为可惜的是,面对明显的不利趋势,不论黄老、墨家、纵横家等学术流派均没有重视这些传言,或者说包括墨家在内的学术流派面对明显的可能绝脉断根的威胁,还是不能放弃相轻的思维定势,抱团对抗朝廷欲罢黜百家的态度。山阳齐家虽是华夏七星的文宗,但是无法代表任何学术流派,只能寄希望于能够说服董氏不要进京充当皇帝罢黜百家的工具。可惜没能在齐国见到董氏,他已经动身去了长安。一步慢、步步慢,结果还未赶到长安就收到了法家的信报,董氏已受皇帝召见,其《举贤良对策》受到皇帝的器重,到了这一步,已无法阻止朝廷颁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诏令。如今诏令已正式颁布,反而让我觉得此变的真正原因并非董仲舒提出的策论,而是当今皇帝处心积虑的结果。众所周知本朝由高祖建立,百废待兴,为了一扫秦末乱世给华夏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采取了休养生息的国策。匈奴在北虎视眈眈,尤其白登山一役高祖被围,采用陈平之计行贿匈奴阏氏,才使高祖全身而退,这次战役让大汉知道了汉匈之间军事实力的差距,意识到只有迅速回复生产,增强国力,充分调动百姓的积极性才有可能在与匈奴的长期对峙中获得战略平衡。为达到这一战略目的,对外,大汉王朝数次将公主送嫁匈奴和亲,同时陪嫁大量匈奴所需物资。对内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治世理念,更加宽仁的政策,将十税一调整为十五税一,甚至三十税一,经过惠、文、景三代皇帝数十年的努力,大汉的国力逐渐强大起来,到了当今皇帝继位的时候,更是达到了亘古未有的盛世。但是事分两面,黄老治世有利于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官员不会过多的干涉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经济发展有利,但是也会带来一个副作用,随着国力增强,诸侯王的势力也在增强,有些诸侯王居然拥有能与朝廷分庭抗礼的实力,比如原来的淮南王,吴王等。所以诸侯王对中央政府的威胁不仅是文景两位皇帝的心病,也是当今皇上的心病,该怎么办呢?”

说到这里齐柘停了下来,把这个问题抛给了我,他的分析句句都在点上,我当然也不能示弱,被他小看,于是说道:“诸侯王坐大做强,中央政府肯定想削藩一劳永逸,就像景帝采取晁错的建议,结果引发了七王之乱,要不是大汉拥有周亚夫这样能征善战的主将,以及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据守战略要地,七王之乱或许将成为乱国之祸。梁王平叛有功,才有景帝死后传位于弟弟的说法,窦太后和窦婴因为此说而存在重大分歧。到了本朝,诸侯王的威胁依然存在,但是前车之鉴告诉皇帝不可贸然行削藩之策,即使明知燕王刘定国与匈奴暗通款曲,也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刘彻看来,只要把权力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才有可能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消除诸侯王对中央政府的威胁。所以自汉立至今不过七十多年,黄老学说一直占据统治地位,朝廷中枢大员大多信奉黄老学说,刘彻想要为集权一统找到文化背书,自然不可能沿用导致皇权相对薄弱的黄老之学,更不可能采用代表普通百姓的墨家学说。这种情况下,董仲舒投其所好,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一举把皇权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放眼天下君主只有一位,余下皆为臣子,这种观点简直就是给皇帝送了个枕头,刘彻岂能不顺水推舟。刘彻登基后虽然想大权独揽,但是还得顾及自己孝亲的名声,等到信奉黄老的窦太后仙逝,才把董氏儒术提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集权一统的理论来源。表面上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是文化学说方面的争斗,实际上却是刘彻大权一统的幌子,目的是掩盖自己以法家思想为纲的严刑竣法,巩固手中的权力。但是他可能没有想到,把以三纲思想为核心的儒术奉为国教,起初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其对华夏文化的破坏,对华夏文明进程的影响远胜刀兵和刑律,他的继任者无法真正领会刘彻的真实目的,必将抛弃隐身儒术背后的法家思想,最终把董氏儒术真正地推上历史舞台,成为阻碍华夏文明进步的最大障碍,我想始作佣者刘彻也想不到他的想法在他作古以后会被继任者改得面目全非”。

不光齐柘赞赏的点了点头,一旁的齐秦看我的目光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一副骄傲的模样。齐柘正想接过话头说下去,徐紫烟推门进来叫我们去用膳,才觉得自己的肚子早已不争气的咕咕叫。大家起身到前院去用晚膳。

近一年来,吃饭成为维持生命的手段,以蒸、煮为主要烹饪手段,源自西域的食用香料千金难求,还只是统治阶级上层专有的奢侈品的时代,这种方法烹饪出来的菜肴味道可想而知。现在再次闻到了熟悉的菜香,品尝到了炒菜的滋味,当然这是魏玥和徐紫烟的功劳,她们用锅将猪油炸出来炒菜,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炒菜,或许能让炒菜的历史从南北朝提前到西汉。齐柘自然没有见过这种菜肴,品尝之后赞不绝口,而我也将自己的肚子吃得滚圆。晚膳得到了一致的好评,魏玥和徐紫烟非常开心。但是看到我的吃相,墨霏、齐珏和墨雨三个人面面相觑,有点不好意思。我知道她们的心思,魏玥和徐紫烟既下得了厨房,又出得了厅堂,她们三人不说有没有这个本事,起码没有这个意识。

回到后院正屋,齐柘意犹未尽的说道:“如此佳肴,足见你们每个人都是不凡之人”。

“别拉上我们”,齐珏抗议道:“看来哥哥被玥姐姐和紫烟妹妹的厨艺俘虏了”。

“那也正常啊”,齐秦接话说道:“魏玥姐姐像仙女一样,没想到还能做出如此美味佳肴,紫烟妹妹也是如此,看来谁娶了她们都是天大的福气”。

我一听赶紧岔开了话题对齐柘说道:“言归正传,刚才我们聊到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远胜刀兵和刑律,不知道你怎么看?”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11ei.com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